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七成北京市民愿为改善空气质量少开车 “APEC蓝”让人怀念
11月初的“APEC蓝”至今让不少北京人怀念。有人将“APEC蓝”归功于当时临时采取的单双号限行措施,从而建议将这一措施常态化。日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回应,对于社会上提出希望在未来包括双休日在内,常态化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建议,市里将进行研究论证。
既然是研究论证,当然少不了与单双号限行这一措施利害关系最密切的群体——北京市民的参与。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001名北京市民进行的一项即时在线调查显示,72.3%的受访者支持将单双号限行常态化,15.7%的受访者表示反对,12.0%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76.2%的受访者表示,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愿意少开车。
受访者中,73.3%的受访者家里有1辆车,11.6%的受访者有两辆,15.1%的受访者家里没有车。
专家解释,单双号限行与解决雾霾之间并无必然因果关系
对于单双号限行常态化这一措施,北京某企业员工陈先生表示不能接受。在他看来,这样的措施会给他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当初买车就是为了少挤地铁和公交,政策怎能说变就变?“除非单位允许我们在家办公”。
同为有车一族,北京市某事业单位职工杨女士对这一举措却表示支持。她说,实施单双号限行,的确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如果这一措施能换来北京的蓝天以及顺畅的道路交通,也算值了。她建议,家里有车且尾号分别为单双号的邻居,可以结对互助,在限行的时候搭对方的车,解决两天里有一天开不了车的问题。
家住北京北五环外在二环内上班的欧阳女士,每个工作日上午都要先坐公交再坐地铁才能到达单位。对于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建议,她举双手赞成。她认为,首先,由于自己没有摇上买车的指标,这一措施对自己影响不大;其次,APEC单双号限行那几天,路上的车明显少多了,下班时公交车走得也很顺畅,“给人的感觉特别好”。
“不能因为单双号限行对自己没有影响,就听之任之。”在家住北京海淀区的何先生看来,用单双号限行治理雾霾的想法比较可笑,雾霾的成因是复杂的,为什么一定要拿老百姓的家用车开刀?另外,他担心,单双号限行会给公交地铁带来巨大的人流量,现在北京早晚高峰的地铁早就不堪重负了,乘客数量再增加,安全问题能保证吗?
调查显示,在支持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理由中,“减少雾霾改善环境”排在第一位(65.1%),“缓解道路交通拥堵”(64.6%)紧随其后。其他还有:“少开车有利身体健康”(32.5%),“政府有权分配道路资源”(28.4%)等。
而在反对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理由中,“临时性措施不宜常态化”排在首位(39.0%),“促使大家买第二辆车,反而增加机动车数量”排在第二位(37.7%),“管理方式太粗暴”排在第三位(34.6%)。其他还有:“汽车税费按年征收,限制开车不合理”(30.5%),“造成有车一族出行不便”(26.6%),“增加公共交通压力”(19.7%),“是一种‘懒政’”(15.2%)等。
对于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单双号限行常态化有利于减少雾霾改善环境,长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的国内知名环保NGO组织——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他举例说,APEC召开前几天北京就实行了单双号限行,但河北等地还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那时北京还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雾霾。可见,只是实行单双号限行,对于解决北京雾霾问题的作用并不明显。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常态化的单双号限行属于较激进的做法,不应成为城市空气改善的常规措施。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有关,机动车限行对大气污染治理肯定有正面影响,但想通过单双号限行解决北京污染问题,只是美好的愿望。如果提倡单双号限行,很多家庭会选择购买两辆车来保证每天出行,这不利于机动车总量控制。
调查显示,目前只有1辆车的受访者中,有26.6%的人表示,如果单双号限行常态化,家里有再买一辆车的打算。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APEC蓝 空气质量 北京市民 少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