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复旦大学投毒案二审开庭 林森浩家书曝光:嘱咐家人读《心理控制术》
林森浩的另一面
父亲眼中的他:
几乎与社会脱节非常幼稚
林尊耀说,林森浩从小到大特别听话,从未给家里惹麻烦,学习成绩特别好,因此大人们对他都很放心。
“从幼稚园到复旦大学医学院,林森浩2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学校里,几乎和社会脱节。”林尊耀介绍,他和儿子最后一次交谈是在案发前的春节。“当时我们商量了他的就业问题,他说有老师想留他在上海工作,但他母亲插话说希望他回到广州工作,离家乡近一点。”此后,林森浩根据母亲的意见,落实了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在林尊耀眼里,儿子林森浩非常幼稚。“他生死悬于一线,却写信让我和他妈妈读书?这也能说明他非常幼稚。”林尊耀说,儿子明明知道母亲不识字,却让妈妈去读什么书。“一家人为他的事焦头烂额,连饭都吃不下,他却让我们读书;他年近三十连婚都没结,却在信中大谈要让后代也精神富有。这不是幼稚是什么?”
律师眼中的他:
智商很高,情商极低
林森浩的二审代理律师唐志坚介绍,从2月19日至12月4日,他一共去看守所见过林森浩16次。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见面,林森浩见他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一审判决)太吓人了!”
在见面过程中,林森浩告诉唐志坚,一审宣判时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但他知道自己被判了死刑。“他感到非常害怕。”唐志坚说,回到看守所,林森浩也没看判决书。无奈之下,唐志坚将判决书念给他听,可他还是一脸茫然。“每念到关键的字句时,我都要解释给他听,解释完了他才明白,说‘原来这话是这么个意思’。”在唐志坚眼里,林森浩是个智商极高但情商极低的人。“有女孩很明白地向他示爱了,但他却不去理会或者说没有抓住机会。”林森浩告诉唐志坚,有次他去图书馆看书,一个女生冒着大雨给他送伞。“结果他把伞留下,却让女生先走;女生气得冲进雨中跑开了。”
每一封“绝笔家书”既是内心的忏悔
也是一份很好的反面教材
“每一封‘绝笔家书’都是一份很好的反面教材。”抢救民间家书组委会秘书长丁章说。“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旨在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散落在民间的中国家书。
重庆市看守所曾从2004年开始征集“死囚”的忏悔家书,作为内部进行亲情教育的警示教材,一年时间收集近200封。丁章说,这批特别的家书有望得到统一整理,选取其中典型代表收藏。抢救民间家书组委会表示,这类家书的意义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他们不仅表达了对犯罪行为的悔恨和对生命的感悟,也表达了对家人强烈的不舍和愧疚。发人深省,感人至深。一些专家认为,利用家书的形式进行亲情和守法教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
一个“贩毒死囚”的绝笔家书———
悔啊!恨啊!这一切后果我都愿意承担
余华国,男,江西景德镇人。因在重庆参与贩卖250克海洛因,2004年被判处死刑。2004年5月,自以为活不过“6·26”国际禁毒日的余华国,提笔给远在江西老家的母亲写下绝笔家书———《太多愿望,太多后悔》。这封“死囚绝笔书”在当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04年6月26日前夕,余华国被改判为死缓。
亲爱的妈妈:
已经两年了,我无时不在痛苦、自责中煎熬。随着那个时间一天天的临近,我不得不告诉您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我因为贩毒被判处死刑,6月26日将是我人生的终点。
这一切,是我自作自受的结果。争强好胜、乱交朋友、追求纸醉金迷,最终断送了我所有的梦想,葬送我旺盛的生命。如今到了该偿还孽债的时候了,只是苦了我最亲最爱的亲人———您,我的妈妈,还有我那未曾见面的儿子。我真的好恨、好恨!好悔、好悔!
父母给了我生命,家庭给了我幸福。成年以后,我不但没给家里作什么奉献,反而因一时的冲动,身陷牢狱。隔着铁窗,泪眼朦胧地看着您离去的背影,一幕幕儿时的情景再次浮现在脑海:小时候您每天带着我上班。一次下班的路上,我挣脱您的手向前奔跑,对面一辆汽车急驰而来,慌忙中,护儿的本能让您毫不犹豫地扑在我的身上,奔驰的汽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过得好一点,您拖着年迈的身躯辛苦操劳,开小商店、卖绿豆汤、卖油饼……七十多岁了,您没有过一天好日子,没有享受到儿子的孝顺。
悔啊!恨啊!交友不慎、铤而走险、参与贩毒、被判极刑———这一切的后果,我都愿意承担,但我更想揽下天下所有的苦难,来换回亲人的幸福、安康!
妈妈,我好想我那刚刚出生,未曾见面的儿子,他是我生命的延续。作为人父,我给了他生命,却不能养育他成长,让他从小失去父爱。今后他的人生,我不敢奢想,只祈祷上天,让我的儿子一生幸福、免遭磨难、做一个遵纪守法、谦让知理的堂堂男儿。
妈妈,我枉为人子,愧为人父,早些离去,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解脱———那无尽的后悔、遗憾、自责让我心力交瘁。妈妈,儿去后您也不要伤心,我欠家里太多了,今生不能报答,来世我会珍惜生命,善待人生……太多太多的愿望,太多太多的后悔,永别了,妈妈!永别了,亲人!请原谅我,忘记我。
另注:姐姐,这是我最后的一封家书,告诉晚辈们,长大以后要遵纪守法,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孝敬长辈,交友谨慎,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一失足成千古恨,害了自己,连累家人,危害社会,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切记!
此致敬礼!
儿余华国绝笔
胡金蓉四川遂宁人。2003年10月23日因在渝参与贩毒被判处死刑,2004年5月改判为死缓。
“人的一生是短暂而又漫长的,就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无数次的选择。也许你的一转念,会让你迎来朝阳;也许你的一转念,会让你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人的生命仅有一次,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你都应当努力地去争取。这样,人活着才有希望。”
“一年多的羁押生活,经历了生与死的挣扎。其间的酸甜苦辣与触目惊心,让人不堪回首!”
毒贩于某,2004年1月7日,因参与运输毒品被判死缓。
“动物园我们都去过,那被关在笼中的动物来回走动着,便是我此时的体会,从这头到那头,总共就那么十来步……”
“每到夜深人静时,我无法入睡,也不敢睡。不能面对梦境中那个支离破碎的家,不敢面对亲人那一双双满含期待、哀怨,而又无可奈何的泪眼。”
“我不停地责问自己:为什么当时不去想想父母痛失儿子的绝望?那养儿一场,却不能享受儿子尽孝的心酸?为什么当时不去想想家人因我做错了事而面对的尴尬、给亲人带来的那种无法弥补的伤害?”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复旦大学投毒案二审 林森浩家书曝光 心理控制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