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首义枪声首义枪声

陈果夫为黄埔军校招兵买马

2015年05月28日 12:46 | 作者:徐轶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一九二○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一九二○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寻找教官和其他人才

  除了招兵、招生外,陈果夫还奉蒋介石命为军校招募军教官以及各种技术人才。陈果夫共介绍20多个军官去了黄埔军校。他还发现了几个无线电方面的人才,其中有个姓朱的,他跑去找了六次,但对方认为广州太远,加以拒绝。陈果夫又找到其他几位,但对方要价颇高,结果没有一个去广州。期间,陈果夫还找到一个制造飞机的人才,但被别处出价高的人挖走。最后,陈果夫只找到一个自言出身于沈阳兵工厂、会造迫击炮的人,得到蒋介石同意后,立刻送他去了黄埔军校。此人到广州后,“在三个月内造出了一百尊迫击炮”。之后,蒋介石又请陈果夫为黄埔军校物色军医。陈果夫多方联络,最后找到四个介绍去了广州。

  为酬劳陈果夫的贡献,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陈果夫被选为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当时为了掩护他在上海的招兵工作,名单没有以原名“陈祖焘”,而是以“陈果夫”予以公布。

  此后,随着军校事务日益增加,蒋介石忙不过来,就又致电陈果夫,要他来广州协助工作。陈果夫遂于1926年4月底离开上海,前往广州,结束了其为黄埔招兵的生涯。

  终究没有完成任务

  蒋介石写上述信件时,正值第二次东征陈炯明结束,东征军付出了很大伤亡,而平定南路邓本殷的作战还在继续,蒋介石深感士兵缺乏,因此要求陈果夫帮助“补充兵数约须万人”。

  不过,蒋介石提出“万人”之数,陈果夫却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据陈果夫回忆,自1925年春到1926年4月底,他总计招的新兵为“约四千数百人”。但这4000多人的大部分确实成为黄埔军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严格训练和战火洗礼的他们为后来的北伐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其中一些人成为了蒋介石的亲信。

  至于信中蒋介石为什么说“仍以江、浙、皖三省人民为多招”,这似乎也可以从陈果夫的回忆中找到答案:“当时招兵委员们认为徐州来的新兵最好,因为有不少还拖着辫子,是地道的乡下人,和上海附近所招的不同。”“(浙江)处州、金华招来的兵,也还不错。”“(浙江)台州及嵊县兵、处州兵为优,数目虽少,但大半勇敢稳健。”“苏北、皖北的兵,亦多可取。”

 

编辑:曾珂

1 2

关键词:黄埔军校 陈果夫 陈果夫为黄埔军校招兵买马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