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京郊多处古村落保护陷窘境:在危机四伏中求生
京郊古村落:在危机四伏中求生
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爨底下等多处古村落民居保护陷入窘境
灵水村举人刘懋恒宅,门外的石墙上写着“过往行人,危房远离”的标语。采写 摄影 新京报记者 贾世煜
5月22日中午,90多岁的杨文忠坐在大院门槛上,倚着门边的雕花石鼓,低头打盹。门前的道路空无一人。
他的身后,是北京市房山区水峪村的杨家大院。这处四进四合院是杨玉堂父子靠经营八座煤窑发家后建的,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被视为村里最具代表性的古宅。根据记载,杨家大院按阴阳五行设计,宅院共四套,房三十六间,门楼内壁和山墙前脸有各种石刻砖雕。
如今,大院里只住着几位耄耋老人。不少房间门窗都已破落,其中一间房子墙身出现1米长的裂缝,屋檐一侧甚至支上几根木棍。石墙一隅,“房上危险,走路请注意安全”的标语已经模糊。
在这个小山村中,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还保留着100多套、600余间。
杨文忠曾试图花钱请人修缮房屋,被村里拒绝,理由是保护文物。他说村里也一直说修,但迟迟没有动工。
不像灵水村等古村落,这里没在村口设点收售门票,可不时会有城里人慕名而来。
随着很多村民外出谋生,“空心化”难以阻挡,多数院落都已关门闭户。古村落在古民居保护与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窘境,并非只存在于水峪村。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京郊水峪村、爨底下、灵水村、黄岭西等多个古村落发现,多个村子的古民居都正在或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多位村民和村干部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多数村子对古民居的保护存在困境。一方面,产权属于村民,面对村民自发修缮或破坏,村里难以管控。另一方面,作为文物,村里若要进行修缮需向多个部门打报告审批,费时费力。
多处古民居已成危房
5月25日下午,站在自家古宅门内,北京市门头沟区灵水村村民张翠花指着院内仅存的一处古屋(其他房屋在抗战时期被烧毁)说,这房子现在是危房了。“每天游客过来参观时,我都提心吊胆的。”
张翠花的家,是灵水村颇为有名的一处“举人宅院”——刘懋恒宅。这座古宅于清朝康熙年间刘懋恒中举为官后重修,是山区乡村极少见的五进大宅院。因走出了刘懋恒等众多举人,灵水村又被称为举人村。
从2013年下半年,灵水村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热播下走红后,张翠花家的游客成倍增加。人来多了,她开始担心,那栋古屋房顶已开始塌陷,如果伤到人怎么办?
古屋一侧,数根2米多高的木棍搭起木棚,支撑在屋檐下,防止险情发生。在《爸爸去哪儿》剧组选址时,这栋古屋,成为张亮父子住了数天的四号院。
张翠花不愿看到古屋的衰颓。她一直有个心愿,想花钱翻修屋子,但终因财力不济作罢。村里也曾说过要出钱修缮,却迟迟不见动作。
“这是我自己的房子,我也不能埋怨说村里不给修。”张翠花叹了口气,她和儿子正在攒钱,打算明年翻修房屋。
相形之下,爨底下村的诸多始建于清朝末年的四合院少有危房。但与之相反,村民在自家房屋上的私搭乱建,正在破坏古民居风貌。
在北京古村落中,发展较早的要数从1995年便走上开发之路的爨底下村。目前,爨底下村共有50家接待户,几乎家家户户迎客。
周成得家便是50户之一。最近他发现,一些村民在自家屋顶搭起彩钢板棚子,“这样可以多容纳几十人吃饭。”
在包括周成得在内的多位村民看来,这样的私搭乱建长此以往,很可能导致爨底下村失去原有的韵味。
就连游客,也有此类担心。5月25日,一位游客来到周成得家。听到游客询问客房内是否有卫生间,周成得下意识回答,“就准备修一个呢。”
这位游客并不买账,“千万别修,你一修这房子的味道变了,大家就都不愿意来了!”
编辑:曾珂
关键词:京郊古村落保护 京郊灵水村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