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赵本山时代要结束?他丢弃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底蕴

2015年06月25日 10:58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他丢弃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底蕴

  继《刘老根》之后,同样为农村题材的《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等赵氏风格的影视作品更是受到观众的热捧。这些作品都是赵本山的徒弟班底,农民演绎农民自己的故事,加入“二人转”的情节,走的仍旧是轻喜剧路线,而且无一例外都在央视播出。赵本山曾提到要培养两三个导演,能够在骨子里理解他的风格的导演来导电视剧。如此,每部本山传媒集团出台的电视剧都打上了赵本山的烙印。

  然而赵本山的喜剧作品在愉悦观众的同时,也被认为丑化农民。他的作品中,“无处不恋爱”“怀孕庆典”“婚外恋”“斗情敌”等情节则在低俗化中回避了农村生活的问题与现实。

  影视编剧张锐曾直言,“目前,可以说我对中国现代的农村题材戏很反感。农村戏走入了一个可怕的误区,赵本山把农村戏变成了小品戏,他丢弃了中国农村传统的深厚底蕴。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电视剧里,农民都变得油嘴滑舌了。其实,中国农村的农民并不是那样的”。

  赵本山曾填补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格局中农民形象的空白,也正是因此,人们对于农民、农村的认知也固化为东北农村就是整个中国农村,对农民形象的呈现,流于表面,甚至庸俗化、审丑化。以至于每次赵本山有新的作品面市,总免不了一番雅俗之争。

  2011年以后,赵本山退出春晚的舞台,也有评论认为这是主流文化对庸俗的拒绝。中央电视台曾专门提出,2015年的羊年春晚保证三个“不用”:不用低俗媚俗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

  不仅如此,浙江卫视重金购买了本山传媒出品的电视剧《爹妈满院》,原定于去年9月下旬播出,但却在播出前一晚因题材问题,被紧急叫停。

  赵氏喜剧的“没落”

  无论对于小品还是影视作品,不管外界的评价如何,都没有影响赵本山喜剧版图的扩张。2004年,本山传媒与辽宁大学合作成立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赵本山的喜剧艺术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

  对此,梁鸿认为,被喜剧化的农民,并不是真正的农民形象。中国的农民一直是处于比较弱势的群体,这是他们的真实状态,大部分的作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笔,把农民的生存状态,尽可能深刻地表达出来。但是她强调,就农民自身而言,肯定愿意选择一点快乐的东西,不愿意让自己更加的悲苦,这是人性的自然取向。

  赵本山的喜剧艺术畅行二十多年后,农村和当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赵本山的喜剧艺术却难有新的突破。肖鹰表示,赵本山其实有一个转化过程,2000年以前的赵本山来自田间地头,有他独特的生活体验,表现出了民间艺术的幽默机智,还有一定的批评性。但是赵本山很快从一个淳朴表演艺术家变成了一个文化商人,他的艺术生涯走向了商业附庸,把央视春晚舞台变成营销刘老根大舞台的一个平台。

  清华大学教授肖鹰直言不讳地指出,赵本山作为演艺界和众多媒体追捧、推崇的一个标志性的人物,现在已过时。赵本山被拒之门外,就是拒绝把传统曲艺“二人转”变成市场奴隶的信号,换句话说,赵本山时代要结束了。

 

 

编辑:曾珂

01 02

关键词:赵本山时代要结束 赵本山丢弃了中国农村传统的底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