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高校统战?且听孙春兰讲解此中门道

2015年11月25日 10:59 | 作者:同言 | 来源:统战新语
分享到: 

注重放手使用。按照《条例》规定,除特殊性质的高校外,部属省属本科高校领导班子中应配备党外干部,积极选配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担任行政正职。积极举荐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特邀人员,在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及有关人民团体中担任领导职务。

注重发挥作用。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统一战线考察调研、建言献策、社会服务等活动,将参政议政的突出成果纳入科研评价体系。邀请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列席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研究涉及高校和院系发展重大事项的会议,支持他们积极履职尽责,大胆开展工作,保证他们对分管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人事任免的建议权。

※着力做好高校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工作。

背景:截至2014年底,全国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有15.6万余人,占成员总数的15.3%。8个民主党派中央现任主席中有7位、副主席中有47位有过高校工作经历。中央统战部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库中有四分之一在高校工作。

思路:

统筹考虑高校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意识、有计划地将一些代表性强、适合在党外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推荐给民主党派,协助民主党派做好基层组织负责人的物色、培养、举荐、考核等工作。

支持民主党派从整体上把握组织发展态势。重视解决片面追求数量、忽视质量以及党派特色趋同的问题,做好发展对象加入前的学习教育和加入后的培训管理。

为高校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解决办公场所、活动经费等实际困难,切实改变“业余时间、自带干粮、义务劳动”的状况。

※着力做好高校民族团结工作。

背景: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高校是各族师生的大家庭,也是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大熔炉。通过高校的教育引导,让青年学生养成民族团结的意识、打下民族团结的思想和感情基础,对于他们走向社会后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具有深远影响。

思路:

注重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的常态化机制。普遍开设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课程,引导各族师生正确把握民族政策,正确认识民族关系,正确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

大力营造有利于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环境。既要鼓励内地高校学生到民族地区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又要支持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到内地考察学习;既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和饮食习惯,又要避免强化民族差异,防止把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人为隔离开来,努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学校、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着力做好抵御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

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对做好抵御利用宗教渗透特别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敲响了警钟。各级统战部门、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进一步抵御利用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

思路:

正确把握和落实党中央关于高校宗教工作的政策要求。反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来实现其政治图谋;不能以信教为由,妨碍和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在国民教育中增加宗教常识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宗教学研究,加强涉及宗教的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严禁在校园传播宗教、发展信徒、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建立宗教组织。

坚决阻断利用宗教对高校渗透和校园传教的渠道。加强对高校讲座、论坛、接受境外资助和个人资助等管理,加强校园网络监管。

※着力做好高校港澳台侨工作。

背景:实施“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赢得青年至关重要。

思路:

做好“请进来”的工作。在尊重差异的同时努力增进共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文化、中国国情等教育,引导他们增强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做好“走出去”的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港澳台侨交流活动,特别是密切与港澳台侨专业人士和青少年群体的联系,增进他们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高校 统战工作 孙春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