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刘辉:探秘“花石头”
2014年11月,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一行应邀来到安徽萧县进行考察。会上,李文儒谈到萧县汉画像石时说:刘辉是汉画研究专家,他所作《汉画新释》是我目前看到的研究汉画最深入的一本专著,并欣然为其题写:“廿年尽兴苦搜寻,拓像著书见精神”。
刘辉(中)与冯其庸(右)在探讨汉画。(资料图片)
并非科班出身的刘辉,却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华文化画报》《民间文化论坛》《中国书画》《四川文物》《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等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
2006年,由刘辉编著、冯其庸题评的《汉画解读》一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12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专著《汉画新释》。
刘辉懵懂认识汉画像石是少年时代。他出生在萧县孙圩子乡周圩子村,离家乡东面几里就是一条连绵低矮的丘陵。儿时的他常常翻过此山去淮北游玩,途中经常看到一些刻有马、人等图像的石板散落在山坡、地头以及山村的猪圈、厕所。
当时,刘辉不知道那是什么,只是好奇而已,乡亲则叫它“花石头”。
初中毕业后,刘辉因家庭困难而失学。1990年的一天,他到江苏徐州打工时,路过徐州博物馆看到馆里有许多家乡的这种“花石头”及其拓片,这才懂得所谓的“花石头”其实是汉代艺术瑰宝——汉画像石。
刘辉眼前豁然一亮,想到了一条谋生之路。于是,他向工作人员咨询了拓片的拓制技术,马上回老家搜集了几块散落的“花石头”,摸索着学习传拓。
掌握了传拓技术,刘辉到徐州古玩市场很快把椎的拓片卖完了,掘得了第一桶金。此后,他就带上干粮,骑自行车到徐州、淮北一带山村寻访汉画像石,椎拓片,解决了一家人的生活问题。
说起刘辉的收藏,也有不少趣事。有一次,刘辉路过附近一个村庄,看到路边一户人家院外有两块残缺的石刻,走近一看,是能够组合一起的刻有乐舞的汉画像石,但右部分缺失。于是,他找一辆平板车拉回了家。
几年后,刘辉又路过此地,瞥见那户人家正拆院墙,又有一块残缺的画像石被扔在路边,拉回家后发现,与原来的两块石头正好珠联璧合。
在以拓片维持生计的过程中,刘辉受到学者的熏陶,萌发了研究汉画像石的强烈欲望。他多次利用到北京卖拓片之余,拜访了许多高人,其中有启功、冯其庸、沈鹏、欧阳中石和李铎等名家。
从与名家的交谈中,刘辉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也渐渐明白:人活着不能碌碌无为,应当做“有意义的事”——探古溯源,著书立说。
2003年的一天,刘辉找到萧县作家汪永言,想拜其为师从事汉画研究。汪永言爽快地答应了。多年来,不管盛夏严冬,汪永言都对他进行认真而精心的指导。
2004年4月,《中国书画》杂志刊载了刘辉的《淮北汉画像石初步研究》论文。这篇文章成为他从农民到学者的“华丽转身”,并获得了冯其庸赏识。
后来,冯其庸见到刘辉,鼓励他说:“初次认识你是在十年前你到北京卖拓片,现在看到你发表汉画研究文章,很高兴;希望你今后多读书,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相信你最终会有所建树。”
成长道路上,冯其庸的教诲与指导让刘辉终身受益。他在《汉画解读》后记中深情描述:“老人家是那样慈祥、和蔼、豁达而又平易近人,如亲人般处处关心、爱护我;还把我需要的书籍送给我;经常在电话中关切地问:你又读书了吗?冯老说:他自己出身贫困,原本是个真正的农民,现在见到农民出身而又好学勤奋的人,自然就产生一种爱护关怀之心。”
冯其庸时常教导刘辉:“人才是自己造就的。做学问要大处着眼,小处下功夫,小的细节更不能放过;不仅要把古代文献反复读,还要作实地调查,把古代文献、地面调查、地下发掘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会使你对历史事实了解得更确切,更有证据。”
长期在冯老身边,刘辉目睹了这位耄耋老人的勤勉。有一天晚上,他被响声惊醒,起来一看,原来是冯老写作饿了在厨房找食物。当时已是凌晨一点半,他明白了冯老非凡成就背后付出的超常艰辛。
2011年,刘辉成为冯其庸的入室弟子。
多年来,刘辉节衣缩食,多次自费考察了山东、南阳、四川、陕北等地的汉画像石,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他提出一系列颇具见地的观点。
《汉画像主格论》就是刘辉对汉画像石研究的重要贡献。
汉画像石中常见分格现象,过去对分格画像的解读和研究,基本上是流水账式的从上至下或由下至上介绍,没有探究各格内容之间密切的联系,忽视了画像整体内涵,割裂了整方内容的主旨。
刘辉认为,各格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相互联系、有主次的。比如一幅图中分为主人的庄园、庖厨和乐舞三格内容,这是表达了庄园里的主人饿了有佳肴,闲暇可以观赏乐舞。庖厨、乐舞是服务于墓主的客体,墓主生活的场景才是画像的主体即主格。
《汉画中的三维时空构图》一文则让人们对汉代美术有了新的认识。刘辉提出:过去有学者认为我国绘画时空发生改变是在南北朝,但他通过汉画“聂政刺韩王”等历史故事,把前后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融为一体,完整展示了整个故事过程,形成了三维时空画面,并因此推断南北朝绘画时空的改变,是对汉代艺术的继承。
刘辉在《秦始皇泗水捞鼎揭秘》中指出,司马迁记载的秦始皇于彭城泗水捞鼎之事并未发生过,那只是刘邦散布的谶言。他在《汉画中所表现的孔子好学精神》中强调,过去人们习称的“孔子见老子”故事,并非传达谁见到了谁,而是旨在教化人们吸取孔子的学习方法及其好学精神。
刘辉更是在《沛县栖山汉代石槨墓中的“西王母”画像管见》中,对过去专家认定沛县栖山1号汉墓中戴胜女子为西王母之说提出质疑,认为汉画不是服务于神仙,而是为墓主服务的,因此该女子是男墓主之妻才符合画像刻画的主旨。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著述丰富的汉画研究专家,既不在任何文化机构任职,也没有分文的研究经费。当问起刘辉为何能在困顿中坚守自己的追求时,他坦言:“拥有亿万金钱,不过是一时的财富,我不羡慕;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点痕迹,更有意义。”
(杨坤,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萧县县委)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刘辉 冯其庸 汉画 花石头 拓片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