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单身拼不过“有娃的”,为啥?
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现象,不仅有损女性的公平就业权,也有损女性的生育权,还会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甚至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在当下的高校毕业生求职季,走访招聘会,不难发现一些求职“奇葩现象”,比如博士生“比不过”本科生,留学“海归”不敌国内“土著”,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
对于一些岗位来说,如果本科生跟博士生为企业创造的效益差不多,而博士生对待遇的要求更高,而且本科生还可能比博士生思维更活跃,更有冲劲。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选本科生而不是博士生也就理所当然。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挑选最合适的、性价比最高的,不再过分强调求职者的学历,是回归理性和务实。
高学历不再受盲目追捧是好事,但是另一些“奇葩现象”,比如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我们就要警惕背后可能存在的就业歧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历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婚假、产假等是女性就业路上的“拦路虎”。有些单位写明只招女性,有些单位虽然明面上不说,但是在招聘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男性。而且,进入职场之后,生育问题还会对女性的职业晋升带来显而易见的影响。
全面放开二孩,意味着女性可能会有两个产假。这会进一步增加用人单位录用女性职工的顾虑,恶化单身女性在就业市场的处境,增大她们的就业压力。之前就有媒体报道,有大四女生在面试中,不下三次直接遇到类似预期生产年龄,家庭事业冲突等问题,甚至有面试官问她准备几年后生孩子。这让她吐槽:“现在放开二孩政策了,以后哪个单位还要女生啊?”
当然,已经生了孩子的女性求职者,也不是没有烦恼。一些已经生了孩子的女性求职者,在面试时又遇到了生不生二胎,什么时候生二胎,以及怎么处理带孩子和工作的关系之类的问题。一些企业在社会招聘时,对女性的要求甚至从“已婚已育”变成了“已婚,已二胎”。女性求职者真是“压力山大”。
为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一些女大学生选择在研究生期间就把孩子给生了,然后再来就业。这样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也有利有弊,不仅可能影响学业,生育也将使她们的人生轨迹被动地改变。而且,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女性求职者因生育问题而处于不利地位的现实。
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现象,不仅有损女性的公平就业权,也有损女性的生育权,还会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甚至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这对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以及老龄化趋势来说都不是好事。
全面放开二孩之后,社会普遍担忧,虽然允许生二孩了,但由于生育成本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并不高。就业压力就是年轻人考虑生不生二孩时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生育产假和配偶陪产假制度,才能让她们放心生育。不过,这些生育配套政策在保障女性的生育权时,也可能提高企业的用人成本,从而使女性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压力。
在这个问题上,一味批评用人单位缺乏社会责任感不仅不公平,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必然要考虑用人成本。通过制度完善避免由企业独自承担用人成本,平衡女性生育权与企业经营发展间的关系,才能让企业愿意招女性,不管她是单身还是有娃的,也不管她生了几个孩子。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单身拼不过“有娃的” 求职“奇葩现象”


北京首条磁浮列车在轨测试
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停靠斯里兰卡
伦敦田径世锦赛 尼亚基鲁伊首夺世锦赛马拉松冠军
103岁老太游泳健身 曾打破吉尼斯纪录
“科学”号起航开展海上考察
芝加哥“小黄鸭”慈善竞赛 6万只黄鸭“跳”入河中
江西赣江边现“光绘摄影”
陕京四线北京段建设顺利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