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全国政协委员温建民:父亲的孝与信
父亲1986年去世至今已整整30年,这期间我不仅当了父亲,还有了孙儿。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到来,我愈发想念父亲,想念他的“做人以孝为先,以信为本”的教诲。
我祖籍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生于汕头市澄海县(现汕头市澄海区)。祭祖是广东潮汕地区重要的风俗习惯。特别是春节期间,祭祖仪式更为隆重。小时候,除夕一到,家里会准备三牲、水果、糖果和熟食之类的东西,由父亲带领全家一起祭祖,除了祈求一家团圆、幸福安康、万事顺利之外,也是追思先人和行孝的一种体现。
孝与信
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不会讲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的古人行孝故事,但他一直对我们说:“百善孝为先。”1939年日寇大举进攻广东潮汕地区,爷爷在逃往澄海时惨死于日军轰炸,那年父亲只有13岁。家里没了主心骨,父亲不得不开始谋划生计,挑起大梁。新中国成立前他告别奶奶,到澄海县中山街开办了一家糕点铺。1956年公私合营后,父亲到糕点厂当技术员,虽然收入微薄,但父亲总牵挂着家中的奶奶。那时,陆丰到澄海交通并不发达,可父亲依然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去探望奶奶。有时候太忙,仍不忘寄钱或生活用品给老人家。多年以后,父亲最自责的一件事是小时候生性顽劣,时常反抗爷爷的教诲。他常对我说:“要是父亲能吃上我做的一块糕点,花上我挣的一块钱有多好啊!”直到我成家立业后,才理解父母的耳提面命是舐犊情深;父亲在我上班两年多即去世,才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人生遗憾。
受父亲影响,我们兄弟姊妹五个也都是很懂孝道的人,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回家探望父母。1986年,父亲因肺结核久治不愈引发心肺衰竭病危,我专门请假一个多月回家照顾他,直到他安然离世。父亲留下遗愿:你们的爷爷被日军炸死后葬在汕头,你们的奶奶死后葬在老家陆丰,希望能将二老合葬。1998年,我们兄弟姊妹终于帮父亲达成了心愿。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交了关于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提案,其实也是受家风影响,呼吁全社会关注孝道,弘扬孝文化,关爱母亲。
父亲年轻时从事糕点生意,对诚信尤其看重。日子一长,澄海县城中山街“温氏糕点”的牌子就叫响了。在诚信做人方面,父亲言传身教,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为此,我还挨过父亲的棒子。记得上初中时,家里生活拮据,我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到糕点厂包糖以补贴家用。有一次,自己偷工减料,将包好的糖块和未包的糖块混在一起计量,被厂长抓了现行,当众挨批,还要在工友面前做检查。当时年轻气盛,受不了“羞辱”,一甩手不干了。父亲得知后揍了我一顿,然后苦口婆心地告诉我:“做人要讲诚信,这样才能让人瞧得起。”还教育我要敢于承认错误,不怕挫折,这样以后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有大出息。
这次的教训让我终生难忘。后来我在厂里当学徒工、做技术员、担任街道厂厂长,一直到1983年从广州中医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医生至今,从来都是诚信为人、踏实做事儿。
如今,我家庭和谐、工作顺利,而且在中西医结合骨科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我要感谢家风、家训的传承,更要感谢父亲多年前的教诲。
欢度新春佳节之际,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祭祖、放炮仗、围炉吃年夜饭、听父亲“训话”……(整理/李木元)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温建民 父亲 孝与信 以孝为先 以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