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孙丰源:异地医保跨省结算需统一标准

2016年03月01日 10:04 | 作者:吴为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分析

“实行单病种付费,进而统一医保标准”


新京报:你认为解决异地医保跨省结算的困难在哪里?


孙丰源: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地在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上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展好的、交医保多的省市,医保基金就充足,报销的标准就不一样。除了要解决发展的问题,还要在全国层面协调统筹。


还有医保报销目录、用药目录上的问题。同样一个病,我给病人开了这种药,在我们这可以走医保报销,到了他的户籍地就不能报。所以医保目录也要尽快实现全国统一。


新京报:对此你有什么解决的建议吗?


孙丰源:我们现在实行的单病种付费,就是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制定出每种疾病的定额偿付标准,医保机构按这个统一标准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


比如白内障,根据合情合理的医疗资源消耗,制定出它总共需要花多少钱来治。单病种付费的项目越多,规划就越强,进而推动全国的医保标准实现统一。用制度来约束医疗行为。这对推动统一医保标准有很大意义。


新京报:人社部提出,让60%左右的群体异地就医能在同一城市内实现,30%左右群体在一个省内不同城市之间可以实行结算。如何实现90%的人能在省内看病?


孙丰源:实现分级诊疗转诊制度,把病人留在基层治疗。这是对的。应该让医生来选病人,而不是病人来选医生。很多病人想着要到大城市、大医院去看,当然也是他们出于对身体的担心,但病人不知道哪家医院能看好他的病啊。


新京报:把病人留在基层治疗,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孙丰源: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基层要有药,二是要有能治病的医生。现在我们越是基层,报销的比例越大,引导病人在社区就医。但是很多药,社区的卫生机构都没有,迫使病人往上流动。


现在好的医生都愿意到大医院工作,我们要想怎么样能把人才留下来。如果基层的硬件设施、药品种类都齐备了,老百姓也不会花着机票钱、火车票钱到外地去看病。


建言

“持居住证应能享受户籍人口医保待遇”


新京报:是不是说实现了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就能消除异地医保结算的问题了?


孙丰源:除了到大城市看病的人之外,还有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和常居在城市里的非户籍人口。现在,除了急诊外,大部分不能实现异地医保结算。


国务院发文提出,要把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新农合统一成一个城乡医保,这对于实现跨省医保结算有推动作用。


新京报:解决这些常居在户籍地外的人看病的问题,你还有哪些建议?


孙丰源:中央提出推行居住证制度,这是一个好的切入口。除了统一医保标准,实现跨省医保结算外。如果持居住证的居民能够享受户籍人口的待遇,这就不存在“异地”的问题了。


所以,“异地”问题,实际上涉及户籍制度的问题。我也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出台政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至少在我看来,在医保方面,应该先推动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口享受和户籍人口同样的医保待遇。(记者 吴为)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孙丰源 异地医保 跨省结算 统一标准 户籍改革 医保待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