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掌上文化消费能有多大市场?

2016年03月03日 16:33 | 作者:刘坤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3.内容“快餐化” 呼唤供给侧改革


【趋势】携程旅行网数据显示,2015年跟团游、自由行、出境游、签证等度假产品的手机APP订单占比超过50%,手机取代电脑、电话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预订渠道。专家预测,2016年移动旅游消费的趋势会延续,特别是二三线市场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手机端“行中购买”“行中服务”将成为新的趋势和热点,同时也是在线旅游企业角逐的焦点。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一个大的‘品牌’,传统文化产业的业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的文化消费逐渐成了一种主流消费。”陈少峰表示,很多人会在休闲时间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文化消费,移动终端甚至已成为文化消费及营销的主要平台之一。


陈少峰认为,移动端的文化消费产品比较丰富,但是移动文化消费内容相对“快餐化”,部分内容质量不高,缺乏积累和沉淀,缺乏有持久力、有分量的精品。


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80后、90后群体“触网”正加速普及。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下的网民规模占比达25.6%,并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这也使得许多网络文化产品制作愿意投年轻人所好,以更加适合年轻人的口味。如何培养多层次年龄群体的手机文化消费习惯,开发更多适合他们的文化产品成为网络内容生产者的重要课题。


目前,移动端的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整个文化消费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刺激中国文化消费潜力有效释放的新增长点。但移动端文化消费的内容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缺陷:一是版权问题,尤其手机网络小说、手机网络音乐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侵权问题;二是违法、灰色内容的传播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手机网络视频领域,相关内容的监管依然存在空白。


面对移动端文化消费存在的诸多“痛点”,魏鹏举表示,要加大移动端文化消费供给侧改革,目前我国移动端文化内容供给方面仍然比较散乱,内容品质良莠不齐。要通过进一步整合,增加优质内容供给,实现有效管理。同时,各级政府在出台文化消费激励政策时,要重点考虑如何更好地激活移动端的文化消费。


陈少峰认为,规范移动端文化消费,既要加强引导与激励,让移动互联网上的创作活跃起来,产出更多有价值的精品内容;又要加强监管,对于一些过于低俗、暴力的内容,政府要出台监管标准,予以监管。同时行业协会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共同营造移动端文化消费的良好“生态”。


掌上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样,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在魏鹏举看来,未来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文化消费市场会日趋活跃,并呈现出四大趋势:一是移动端本身的大屏化、多空间化会带动移动端文化消费规模的几何式增长,文化内容的传播会越来越趋于无线化;二是移动端文化消费会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互动化,比如由于方便、互动性强、个性化内容多等优势,现在很多人都愿意通过移动端来观看NBA转播;三是移动端文化消费内容创造的互动效果会越来越明显,用户提供内容的趋势将更为突出,消费者在内容分享、补充、延伸上的参与力度会越来越大;四是移动端文化消费相关领域会成为资本投资的热点。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掌上文化消费 移动互联网+ 文化消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