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供给侧改革如何给民生领域“对症下药”?
随着政策不断松绑,民间资本深入到教育领域内部的通道被进一步打通。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明确的政策方向,教育法修正草案通过在即,促进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允许营利性民办学校存在,供给侧改革正推动教育进入产业化发展模式。
就业:关键是企业的升级发展
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就业的载体、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眼点应放在企业盈利的预期上。而企业的核心问题,则是工业、制造业部门的困难。中国消费者在国外买马桶盖、电饭煲,不少高技术装备、产品长期依赖进口,背后指向的正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提质、转型、升级。
从行业层面看,这需要对僵尸企业“快刀斩乱麻”,及时止损,给更为市场化的企业留出发展空间;从企业管理上讲,则需要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这不仅仅是破产兼并重组上的改革,更是整体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的更新。而在市场已拥有了良好的劳动力容纳流转渠道的当下,分流下岗人员,做起来不会比当年更困难。而这些人力资源重新补给市场,对经济企稳也大有益处。
消费: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国内消费外溢的背后,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正视:我国现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居民收入增加,消费不断升级,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形成匹配较高消费水平的有效供给,居民只能把购买力投向海外市场。
中央给消费升级的潜在领域描绘了一幅明确的蓝图:要求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重点推动服务、绿色、时尚、品质等六大领域消费升级。可以预见的是,通过供给端不断地改革、完善,未来国内也能提供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产品,老百姓也不用万里迢迢远赴国外往回背“洋货”了。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发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就是要弄清楚旅游业发展在哪方面还满足不了旅游需求。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产品品种多样化方面还是有较明显的短板,所以,以供给侧结构改革思维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一是需要在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上下功夫,二是要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消费升级。“全域旅游”模式可以说是解决旅游供给侧不足问题的一剂良方。
(综合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等)
编辑:秦云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民生领域 医疗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