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两会上代表委员就该多说话

2016年03月04日 19:03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如果有的代表委员依然顾虑重重,不能、不敢、不愿敞开心扉,积极回应舆论的关切,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一味谨慎,三缄其口,甚至婉拒采访,不只会加剧公众的失望情绪,也是在自弃职责,并不可取。

不排除有代表委员担心自己的话语在二次传播中被扭曲,进而产生误导。客观而言,很多意见或话语,往往有其特定的语境,一旦脱离语境,被单独“拎出来”,或者经由“标题党”制造话题,难免产生漂移和偏离。而由此引发的舆论声浪,也让人不堪其扰。

因而,社会惟有以极大的宽容、包容、理解,才可能使一些话题脱敏,使代表委员少一些顾虑。

两会的公共性首先表现在开放性上。代表委员身负其所代表群体或所在界别的利益诉求,来参会就是为了来说话的。现在,已经有不少代表、委员积极通过媒体发声,把自己的主张和建议,通过媒体传播。这都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民众也给予了鲜花和掌声。

在2014年两会,俞正声曾表示,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

希望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的发言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畅所欲言;也希望我们的舆论环境越来越鼓励代表委员愿意说话,敢于说话。


编辑:刘文俊

01 02

关键词:两会 代表 委员 多说话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