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部长通道:从拽住谈到习惯讲 从听安排到主动说

2016年03月05日 08:40 | 作者:尹世昌 张烁 温素威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提问无限制 回答有干货

问题都特别尖锐,对部长们是很大考验

短短100米的“部长通道”,见证过不少重大新闻发布。比如,2014年,马航失联事件发生,举国上下关注,时任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这里第一次回应了记者提问。

为了帮助记者抓住宝贵的采访机会,工作人员也费心费力。李家祥经过“部长通道”时,恰好有另外一位部长在接受采访。见李家祥要往会议厅走去,一位新闻中心现场负责人赶忙上前与他交谈,让李家祥停下脚步,为记者采访赢得了时间。

这位工作人员事后回忆:“我知道,记者们都在等待李家祥回应马航事件,全国的公众也都希望能听到权威声音。”

记者们在这里抛出的问题,特别“接地气”。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曾在这里被问:“过年发红包,要不要交税?”在3日下午的采访中,一位记者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买几十万元一平方米的学区房,您觉得值不值?”

一位长期在北大厅为记者会服务的工作人员说,比起新闻发布会,记者们在这里的问题都特别尖锐,对部长们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部长们非常乐意迎接记者的挑战。杨传堂部长如一次没有回答完,都会跟记者约定下次再答。李家祥局长每次到最后都不忘问,还有问题要问我吗?只要是职责范围内,他有问必答,不对问题作任何限制。

工作人员回忆起一个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有次姜大明部长身体不适,但记者采访愿望很迫切。为此,姜部长抱病来到“部长通道”,就房产证、土地证两证合一等热点问题,与记者互动。还有一位部长,想与记者有较深入的互动,但又怕耽误其他部长接受采访,在会议开始前40分钟就到达大会堂。

其实,每次开会前,工作人员都会与各部委提前沟通,询问部长是否接受采访、什么时间合适。工作人员介绍,只要记者有需求,部长一般都会同意。

有专家指出,“部长通道”之所以特别,是因为高级官员们用较短的时间,把记者最关心的问题讲清楚,也把最想说的话说出来。现在,部长们已经习惯了在这里接受采访,主动借这个机会,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编辑:秦云

关键词:部长通道 记者 主动说 新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