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振担当思维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振担当思维。看起来,以互联网来促进政务服务,是为了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但事实上,报告中提出的容错纠错机制,其实就是针对经济新常态下,一些领导干部的“不作为”现象,要着力消除其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畏惧心理,营造一个宽松、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为改革创新鼓劲。在此当中,要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有错必改,特别是要为勇于改革创新者撑腰,倡导“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兜底安排和激励风气。
众所周知,一年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人们的创业、创新热情。此次,将“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写入报告,则彰显了政府对创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的高度重视。的确,“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仅可以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还可以让各项服务变得更“高效”。一言以概之,急速膨胀的公共服务需求与相对紧张的线下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能够在运用“互联网+”改造政府办事流程后得以缓解,全程的线上公开也有助于阳光政府的建设。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倡导,也是一种商机。从去年的一些试点来看,互联网企业通过整合、分发政府的数据来辅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或许会成为一种新的方向。曾有一个段子说:“邮政行业不努力,顺丰就替他努力;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就替他努力;通信行业不努力,微信就替他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的就替他努力。”那么,在“互联网+”的倒逼带动之下,政务服务的速度与效率若再不与时俱进,就同样有可能被互联网趋势远远甩在落后位置。
展望2016年的经济发展重点,一要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二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要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四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李克强总理高瞻远瞩地提出要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说到底就是要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由此而论,这种自我加压的政府服务意识,自然称得上是提振担当思维的鲜明昭示和体现了!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互联网+ 李克强 政府工作报告 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