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工匠精神为产业发展铺路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吴志红)八级钳工是什么?上年纪的人会记得这个光荣的称谓,八级钳工是新中国产业工人里最高职称,谁拿到八级钳工,就是人们心目中的“鲁班师傅”,它是那段激情燃烧岁月记忆中闪亮的符号。6日,两位工商联界别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提起了它。“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委员共鸣。在他们看来,看似传统的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大势所然,经济提质增效,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极致
“中国人到日本买马桶盖,折射出我们的产品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中高端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去低端产品库存。低端产品多,很重要的一点是技术落后,工人技能不够,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全国政协委员、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庄聪生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一流的材料、二流的工艺、三流的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能一流。一流的产品太少,经济提质增效就是空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定要解决精益求精的问题。
什么是工匠精神?庄聪生委员解释为,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老话讲360行,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就是把工作做到极致。过去工厂里有八级钳工,是大家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时代经济突飞猛进,发展产业经济,更需要提倡这样的精神。
编辑:薛鑫
关键词:工匠精神 产业发展 八级钳工 新中国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