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经过30多年改革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极大提升,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新形势下,如何使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彼此协调、经济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相辅相成、中国道路与中国话语有机结合,将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话语权的具体层次和表现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是不发声、不说话,即“失语”;二是话语没有人愿意听、听得懂;三是能实现对话而不是自说自话;四是话语有影响力,能引起共振共鸣;五是话语有优势,别人愿意接受。从话语权的层次性来看,要提升话语权和增强话语优势,应摆脱前两个层次,不能只当听众、没有发言权,也不能只是发言、没有听众;着力加强第三、第四层次,积极开展对话交流,扩大影响力;努力实现第五层次,提升话语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使别人愿意接受,成为广泛共识。
“失语”的根源是主体性缺失,没有底气;理论准备不足,缺乏理论自信。对此,我们应增强主体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不能妄自菲薄、看轻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声,传播好中国声音。
有没有人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是视野问题,也是能力问题。对此,我们应追踪前沿,找到各国人民关注的共同点;善于阐释,讲好中国故事。否则,自己说得再起劲,也不会有多少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编辑:秦云
关键词:发展优势 话语权 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