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丰收为啥还进口?农业界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粮食“三量齐增”

2016年03月07日 17:47 | 作者:王菡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粮食供给侧改革如何改?

——调结构、活价格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竞争力。如今,我们已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要痛下决心改革。”任正晓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改?

在任正晓看来,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构建既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又能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加强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让它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很多委员还提到了粮食收购价格改革。

“要探索‘价补分开’、市场定价,农民合理收益由政府价外补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

同时,柯炳生还建议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率。

陈锡文则表示,粮食供给制度改革至少要实现四个重要目标:一是要让国内玉米价格回归到与国际市场相近的水平;二是新的库存不能再增加;三是放活市场;四是保障农民利益。

“既要调结构,也要保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任正晓说。

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

——规模化经营

作为农业大国来说,仅仅“牢牢把饭碗端在手中”显然不是目标,而是要向农业强国迈进。

“与进口农产品相比,我国农业明显缺乏价格竞争力。人力成本高,未形成适度规模化经营是重要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刘身利表示。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2.3亿农户,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不足0.5公顷。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使我国农业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遇到很大困难。

“我们人均这么少的地,如何和世界发达国家进行价格上的竞争?所以要加强土地连片经营,让农民变成股东,变成企业的主人,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刘身利说。

‘粮食产量‘12连增’将传统农业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继续增产面临一些现实困境。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有新的发展理念,这个新理念就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杨小平说。

在杨小平看来,千家万户的农民变分散经营为集约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才能发展起来。

“美国的大型农业企业都是强强联合,所以建议国家也应培育几个大的龙头企业,真正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刘平均说。


编辑:孙莉姗

01 02

关键词:农业界全国政协委员 粮食安全 粮食三量齐增 农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