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以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
中国的民主实践和创新,既有选举民主,也有协商民主。上世纪90年代,福山提出“历史的终结”论,宣称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但走上西式民主化道路的国家,政治分裂、国内动荡成为普遍现象。西式民主并未能像人民期待的那样,其中原因值得探究。中国道路的答案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全面深入推进协商民主。
现代治理和协商民主相辅相成,都依托于民主的深化,都遵循“官民”合作与共治的相同逻辑。没有协商民主,就很难有有序的、有效的政治参与,就很难有持续互动的沟通对话,就很难有广泛的共识、科学的决策,政府因此而缺乏必要的权威,那自然就谈不上有效的治理,更遑论善治。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渠道,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以求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和工作机制。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化体系,渗透到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以及基本单位政治生活中,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协商,即: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事务进行协商)、社会协商(执政党、人大、政府等国家权力中枢与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就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协商对话)、基层协商(基层领导机构与基层广大群众之间进行的一种协商议事和对话的制度)。其中,人民政协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中国,正以一条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
编辑:秦云
关键词:民主新路 历史周期率 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