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要闻 要闻
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请问您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日关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改善出路又在哪里?
王毅:由于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做法,这些年中日关系伤得不轻。尽管在双方有识之士努力下,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善迹象,但前景仍不容乐观。因为日本政府和领导人一方面不断声称愿意改善日中关系,一方面又刻意到处给中国制造麻烦。这是一种典型的双面人的做法。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也有着友好传统。我们当然希望中日关系能够真正好起来。但俗话讲,治病要断根。对于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作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过去一年欧洲国家和中国越走越近,您怎么看这种变化?
王毅:对欧外交是去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掀起中欧合作的新高潮。我们同欧洲各国关系呈现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态势。
中欧关系的积极变化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远和必然的选择。中国始终把欧洲作为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欧洲开始更加客观平和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崛起。曾几何时,中欧之间摩擦不断,但尘埃落定之后,欧洲发现,中欧之间其实不会发生战略对抗,也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相反合作需要越来越大,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当然,事物总是辩证的,中欧之间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彼此一定会越走越近,步伐也会越来越稳。
下一步,我们愿与欧洲切实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建设。这是一个世纪工程,也是中欧双方对人类发展进步应做出的贡献。
柬埔寨《高棉日报》记者:3月下旬将举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中国将如何支持东盟的发展?
王毅: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的“银婚”之年。25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经受了各种考验,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当前,中国和东盟关系又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我们愿把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优先伙伴。建设好中老、中泰铁路和中国印尼雅万高铁等项目,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泛亚铁路网建设,让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更加方便地相互往来。
我们愿把东盟作为对外自贸合作的优先伙伴。实施好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给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实惠。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力争年内完成。
我们愿把东盟作为区域合作的优先伙伴。本月底,李克强总理将邀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所有国家,也就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的领导人齐聚海南,举行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澜湄一江连六国。我们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的特征是更接地气,更重效率。目前已有78个早期收获项目。澜湄合作是中国—东盟合作的有益补充,还可助力东盟的整体和均衡发展。
我们还愿把东盟作为海上合作的优先伙伴,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加强在海洋经济、海洋环保、海上安全等领域合作。同时也愿探讨建立南海沿岸国合作机制,把南海这个共同家园维护好,建设好。
编辑:曾珂
关键词:王毅 中国外交政策 对外关系 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