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双一流”来袭

委员热议“双一流”大学建设 避免千校一面

2016年03月08日 20:14 | 作者:解艳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如何避免千校一面

“在建设‘两个一流’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尊重规律,客观认识不同学校、学科的发展现状,合理评估与‘世界一流’的现实差距,理性分析投入与产出,保证宝贵的经费投入能够用在刀刃上。”8日上午饶子和委员在教育联组会上发言时表示。饶子和说,目前国内的一些大学为了争取进入“双一流”,在新一轮竞争中不掉队,都纷纷行动起来,比如互挖人才、合并学校、增加学科、扩大体量等。“大家都在各想高招,增加自己学校的权重,争取搭上顺风车。”为此,他建议:“通过引入‘利益无关’的‘第三方评估’,客观、理性地分析差距,评估投入的方式和力度;同时,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将学科评估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第三方评估’有效结合。”饶子和说。

钟秉林认为,建设“双一流”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晰的办学目标,避免学校之间的盲目攀比、同质化发展;第二要有科学的治理结构,处理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有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内在的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第四,要有非常精良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学术规范和管理队伍建设。

“双一流”大学≠综合院校

饶子和认为,重视“两个一流”的同时,还要对其他不那么“一流”、“顶尖”的大学给予关注。“我国有两三千所大学,体制不一、定位不同、体量和水平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人才资源宝库。”饶子和举例说,许多优秀人才并不是毕业于名校,比如马云等。“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华尔街日报》曾经有过一个统计,美国500家大公司的CEO只有10%毕业于常春藤名校。要充分发挥各个层次高等院校的优势,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在资源分配方面,一定要避免严重倾斜以及随之而来的恶性循环。”

葛剑雄委员表示:“在建设‘双一流’过程中,还是要以发展一流学科为突破口。”他认为,“双一流”大学并不仅仅局限于综合性大学,单科性大学同样可以在某一学科争创一流。

饶子和在发言中指出,希望不要把高校和科研机构当做行政机构来看待和管理,尽量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

“办教育不能依靠‘运动式’的做法,有些东西不宜随意改变,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不少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了。要让教学和科研静下来,让学校能够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让实验室能够有一方安静的实验台。”饶子和呼吁。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委员 “双一流”大学建设 教育界委员 两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