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一切落实落实再落实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回应教育界委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 修菁) 3月8日上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带着教育部7个司局的负责人来到教育界联组会现场,面对14名委员的发言,袁贵仁时而低头记录,时而抬头认真倾听。
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积极争创“两个一流”打造“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刻不容缓、制定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战略规划、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切实用好学前教育经费……14位委员的发言大致覆盖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6教育要做好的10项工作,也是大会开幕5日来,教育界委员热议的焦点问题。
“这些天我一直在关注、收集委员们通过媒体发出的各种声音,比如有委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上移这0.5%个点带给中国教育的挑战以及需要做的事情。委员们的这些观点给了我们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时钟指向11时,袁贵仁从主持人手中接过话筒,开始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发言,对于14位委员的发言,他分为五类问题,一一给以回应。
“我很同意鲁景超委员的观点,我们应当更多的了解、熟悉、尊重教育对象,要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这一代青少年,而不是还用传统的方式、习惯的做法、陈旧的眼光来看待他们。鲁委员的这句话:把学生兴趣作为我们工作的切入点,作为认为可以作为名言。” ”在回应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委员呼吁“搭建平台 疏通渠道——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发言时,袁贵仁回应道,他认为全体中国教育人都应顺着这个视角,思考一个问题:“作为教育人,是否因为我们教的方式、模式,而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回应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孟安明委员关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素质问题时,袁贵仁表示赞同孟安明委员的建议:由教育部牵头设立青年教师国内进研修计划,用好国内优秀高校资源,“比如完全可以将某一个学科的青年教师培训委托给国内这个学科顶尖的一所大学来完成,而不一定都要出国去学习。”
对于会上三位委员关注的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高校科研人员出国办法、对基础科研工作的管理和评价,袁贵仁的观点是:教育要服务社会,就要充分调动各级各类教育从业者的积极性,对于委员们带上来的这些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呼声和意见,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办好中国教育,让百姓受益的大方向,执行方案细化、精准,“现在的问题就是出台一个政策,最初制定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没有实施细则,下面执行起来只能‘参照’,一参照就会出现一刀切。”
编辑:薛鑫
关键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教育界委员 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