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让科技创新成为供给侧改革“发动机”
科技科协界委员热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这三年
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
近年来,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成为国家推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中,明确提出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企业自主创新的春天,来临了。
“企业科技创新的速度正在以加速度发展。”作为唯一一家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央企负责人,王小康委员深有感触。“近年来,集团已经建立起自己一整套研发体系,通过设立中央技术研究院,下设了13家专业技术分院,建成104家研发机构。近三年累计获得的专利授权达1238项。”
尤为让王小康感到自豪的是,2015年,他们集团参与研究的“硅衬底高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打破了该行业发达国家长期的技术垄断。
国企首当其冲,民企也不落其后。
“近三年,我们搞出了世界公认最先进的远程医学影像系统+移动终端,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医院的推广应用。马来西亚国家医学影像中心原本预订了GE医疗的同类产品,但看到我们的设备后,100万订金不要了,转而购买了我们产品。”邓伟委员自豪地说。
节能环保集团和亿阳集团只是企业创新的两个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大大推动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高铁、核电、新能源等项目作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在海外备受赞誉,蕴藏着无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贡献。
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也在用科技实践自己的责任。
2014年,迄今为止世界上施工最艰难的输变电工程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开工建设,在这片地处川藏高原腹地,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的地区架设出一条“电力天路”,有力支撑了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州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以及增强了西南清洁能源并网消纳能力。“一年多过去后,已累计向西藏昌都市送电8000多万千瓦时。”王抒祥委员说,“作为亲历者,这项目不仅是民生工厂,也集中体现着中国科技的进步。”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两会 科技科协界委员 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