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坚守使命 勇敢担当
编者按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新著《我在政协这一年(2014)——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近日出版,展现了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参政议政的生动图景。本网特刊发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荣军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以飨读者。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 我与永新相识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由相识而相知,进而成为好朋友,缘于工作,更缘于对永新学养、修为的钦羡与推崇。正因为如此,当永新说“每年的《我在政协这一年——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见证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结集都要请一位朋友作序,今年轮到你”时,我不惮佛头着粪之讥受命了。序言者,引言也。永新书中的内容,读者自会阅读体会,毋庸我画蛇添足。我只将我眼中的永新讲出来,权且为序。
《论语》有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永新是个学和仕皆优的人。初识永新时,他刚由苏州大学教授而任苏州市副市长不久。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典雅园林孕育的姑苏文化,涵养的文人墨客灿若星汉。永新由研究教育起步,教授而博导,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等等,在教育界、学术界名声日隆。永新的仕途由苏州市政府起步,副市长而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而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一路走来,雪泥鸿爪,梅花间竹,建树颇丰。学而优则仕,有的人及仕之后,往往断了学术的血脉;仕而优则学,到学校弄个博士、挂个教授,也不乏徒有其名、金玉其外者。而永新亦学、亦教、亦官,立足专业参政议政,于学术与为官,相得益彰。见天有博文更新,旬日有文章发表,终年有著作付梓,我问“著作等身否?”永新笑而不答,不答就是回答。与此同时,永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真知灼见频出,意见建议、提案采纳率高,许多已见成果,已造福社会。学与仕皆优,鱼与熊掌兼得,永新之谓也!
永新是一个有使命担当的人。永新在书的副标题中自谦为一民主党派成员,并将自己放在一个见证者的位置,实则不然。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的领导人之一,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贡献,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代表和反映包括民进成员在内的一部分社会阶层和群众的合理利益、合法诉求,是天经地义的。但十根手指有长短,莲花出水有高低。思想境界、使命感、责任担当不同,结果大相径庭。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在协商民主的推进中,永新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永新将自己的使命担当,集中反映在他的书中,在他一年多少次的深入基层调研中,在他经年累月黎明即起的伏案疾书中。不敢说他句句得来皆辛苦,但哪些观点、哪条建议、哪个批评不是“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结果。古人讲诗文从马上、枕上、厕上“三上”得来,如今,永新的这些成果何尝不是飞机上、汽车上、案头上“三上”得来,何尝不是少些觥筹交错,少些娱乐休闲得来。我以为,永新作为统一战线中的一员,作为参政党中的一员,作为共产党的挚友、诤友,其忧比任重,其责比位高。永新敦厚重文,以建言谋策为使命担当,秉持“未曾懈怠,努力依旧,不改初衷”的修为,“具有理性精神和道义担当,更有建言社会参与公共事务的自觉性”。清人沈德潜说过:“有第一等襟抱,有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永新此书,是“真书”。
永新是一个有梦的人。无梦之人,平淡一生;有梦之人,一生追求。永新痴情于教育,梦在教育,念兹在兹,一直走在教育的路上。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几十年耽于教育事业,复何它求?十六卷的《朱永新教育作品》、《给中国教育的100个建议》,以及众多提案、调查报告、文章言论中,几乎都离不开教育问题。还应该说的是新教育实验,由永新而起念,并系统地阐释了其理想和实践,而今,蔚为大观,已发展成为十几万一线教师起而践行的行动。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成一件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事。“沉浸沉郁,含英咀华”,永新对教育的努力还有,竭力倡导建立“国家读书节”,推动书香中国建设,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等等。永新在教育领域的贡献,“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得之以勤”,不胜枚举。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两会 朱永新 政协 民主党派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