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人物2016 人物2016

任正晓详解粮食高库存:必须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

2016年03月09日 09:35 | 作者:杨朝英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杨朝英3月8日上午,农业联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我们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确立的‘立足国内、以我为主、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真正做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主要装着中国粮。”


任正晓

任正晓 资料图片


必须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

必须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


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12连增”、库存也达到历史新高,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终于解决了”的乐观情绪。对此,任正晓指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稳定登上1万亿斤台阶是始于2007年,接下来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2011年、2012年达到1.1万亿斤,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产量都在1.2万亿斤以上,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屡创新高。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消费需求也在同步持续增长。


“这9年间,除2009年粮食产量10616亿斤、消费量10522亿斤,当年产需平衡节余94亿斤外,其余8年每年都产不足需,年均产需缺口达169亿斤。”任正晓说,这表明我国粮食在连年增产高产的条件下,粮食产需依然处于“紧平衡”的状态。


任正晓强调,事实上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消费刚性增长、生产硬性约束的双层挑战。一方面,我国人口持续增长,2015年净增加680万人,直接形成口粮的刚性需求。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肉蛋奶等粮食转化产品日益增多,也就是间接消费的粮食更多,这将持续导致粮食消费量的刚性增长。另一方面,耕地、淡水资源、农业有效劳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要素对粮食生产的刚性约束越来越突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我们这样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有人认为,国际粮源这么充裕,粮价这么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进口粮食来解决吃饭问题。任正晓说:“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国际粮食贸易量中,小麦、大米和玉米三大谷物品种大体上每年在6500亿斤左右,而我国三大谷物品种消费量每年都在8600亿斤以上。这意味着,即使我国把这6500亿斤都买来,也只够消费量的2/3。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还有70多个国家处于粮食严重紧缺状态,8亿多人口还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长时间大量地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既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还将承担国际社会巨大的政治压力,这样的事情显然不可做,也行不通。”任正晓说,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适度进口,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国际粮食市场和粮食资源,但饭碗不能系在别人的腰带上,也不能与贫困缺粮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抢饭吃。


编辑:邢贺扬

01 02

关键词:任正晓 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粮食局局长 粮食高库存 粮食安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