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人物2016 人物2016

录音机消亡时代为何还用磁带学习?

葛均波委员通过24盒磁带反思教育怪相

2016年03月09日 09:51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 李木元“你还能找到录音机吗?你还在用磁带学习知识吗?”刚走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的房间,他的两个提问让记者感到意外。


葛均波1

葛均波 资料图片



“葛委员,您开啥玩笑,现在是数字互联网时代,谁还买磁带,估计录音机快进博物馆了吧!”记者刚说完,葛均波马上表示:“我听了也很震惊。但是新学期开学,几乎每个学校的父母交流群都会讨论同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还要用磁带来学习呀?’”


葛均波走访了上海多家中小学,虽然磁带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实际教学中几乎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设备,但让人吃惊的是,学校依然在给学生发磁带。


“你知道吗,上海学生从小学到中学至少要领24盒磁带,可实际使用率很低。”葛均波说,据有关部门统计,近98%的新生家庭没有磁带播放器,需要重新购买;超过90%的学生很少在家使用磁带,许多甚至都没拆封过,浪费很大。


“在这个录音机消亡的时代,却依然在发磁带让孩子学习,这种教育生态难道不值得每一个教育决策者深思吗?”葛均波反问。


“磁带保存时间短,抗干扰性能差,基本上无法循环使用,一个学期结束,一盘听力磁带也就随之作废。”葛均波指出,磁带的生产需消耗能源,还会排放废磁浆渣、有机溶剂等危险废物,处置需成本,处置不当就有污染可能。此外,磁带的实际翻录等制作成本要远高于mp3和光盘,空白磁带购买的费用和购买教材磁带的费用几乎一样。“这样既不环保也不便宜的产品,为何还在教学中存在呢?归根结底是教材出版机构的利益之心在作怪!”


葛均波做了调查,以牛津上海版教材为例,每本教材定价12.1元,其中7.1元为教材价格,5元为磁带价格,为了采购磁带政府每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买单费用高达近10亿元。磁带尽管有很多缺陷,却成了教育出版构获取垄断利润之门,而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很多的不便,也给政府带来很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磁带引发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可葛均波调查发现,通过UGC(用户自生成内容模式)或打着UGC旗号的商业机构大行其道,他们做了出版社不愿做的事情——将磁带转为数码格式。问题来了,教材及其配套磁带是教育出版社的知识产权产品,目前网络上超过90%的数字学习内容没有版权,且存在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教学产品设计混乱等诸多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由磁带问题而引发的大量在线教学内容涉嫌侵权以及教材出版社之间的权利纠纷等知识产权问题日益严重,已影响到教育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葛均波说。


葛均波认为,磁带问题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契机。教材配套磁带和数字化配套产品可以实行并行双轨,通过推动教材出版、征订机制改革,让市场来决定采购磁带或是数字产品,倒逼教材出版机构不断开发和完善正版数字内容。


“涉及孩子教育的事情没有小事。我只是通过调查提点思考,或许不成熟,但是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葛均波沉静地表示。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葛均波 全国政协委员 磁带 教育怪相 录音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