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调结构,“加减乘除”怎么做
杨兴平委员:调结构就像经济发展“转换器”,会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刘曙光代表:主动“瘦身健体”,才能让发展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耿洪臣代表:发展新兴产业不能“一哄而上”,要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
结构不优,发展不畅。经济稳中有进,转方式调结构是绕不过去的关口。
我国经济结构正呈现积极变化:服务业首次撑起GDP“半壁江山”,高技术产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两会上,如何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破除瓶颈的“推进器”,发展动力的“转换器”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代表委员们认为,结构调整是个中期任务,调整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显现,但早改早动才会占据先发优势;既要调整存量,也要做优增量,做好“加减乘除法”。
调结构,是破除瓶颈的“推进器”。
“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一些产品质量不优、经营效益不佳、环保节能不力的落后产能也占据了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产业结构并不合理。”山东省潍坊市市长刘曙光代表认为,发展阶段和客观条件已发生趋势性变化,我们只有主动“瘦身健体”,才能有效破解发展瓶颈,让经济发展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调结构,也是发展动力的“转换器”。
新常态下,随着结构变化,一些行业会加速优胜劣汰、付出一定代价,但也会涌现出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调结构就像经济发展的‘转换器’,会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在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委员看来,一些沿海城市之所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就在于其更早转入了调结构、转方式的阶段,“结构调整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调结构,等不得也熬不起,任务十分紧迫。
“当前,结构调整既进入了阵痛期,也迎来了机遇期。”刘曙光表示,市场上有些落后产能、产业本应淘汰,但一些地方碍于稳增长、保就业的压力产生了犹豫,“这就需要我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更加坚定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养老、旅游等服务业飞速发展,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凸显,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比重明显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快速提升。”谈及近年来我国结构调整的新进展,杨兴平表示乐观。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套结构 消费 出口 投资 产业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