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调结构,“加减乘除”怎么做

2016年03月09日 10:25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在哪里?

“具体来看,就是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让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分别成为三次产业主体,让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传统产业成为现代产业的支柱。”刘曙光说。

一方面,传统产业要改造升级。“不少传统行业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弱,企业办社会压力大,生产经营面临着一定困难。”北方重工集团董事长耿洪臣代表认为,为此企业一方面应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创新盈利模式,从传统的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变。

改造升级也可借助“外力”。“在潍坊,不少农业、工业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刘曙光认为,当前,“互联网+”、信息化让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也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谁适应得快、运用得好,谁就能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也要加快发展。近年来,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国家明确提出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各级政府也在根据自身条件禀赋提出发展规划,势头良好、前景可期。”杨兴平说。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做产业规划时,什么新鲜上什么,导致风电、光伏、海洋工程等朝阳产业很快又陷入过剩。”耿洪臣建议,发展新兴产业也不能“一哄而上”,而要经过严密科学的论证,找准自己的比较优势。

改善市场环境,让创新驱动更多发力

调结构,抓手有哪些?

——市场环境要更趋良好。“产业结构要调,政府的理念也要转。”刘曙光表示,在调结构的紧要关头,政府更应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今后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政府效能,要更加注重运用规划、法治、标准等手段,把该由市场起作用的还给市场,“比如在环保、用水、能耗、排放等方面建立更科学更严格的产业标准,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僵尸企业’,从而为高端产业腾出发展的空间、资源和容量。”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没有完全让位于市场去有效配置资源。”杨兴平认为,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公平、公正的市场,才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市场活力充分显现,为经济结构调整腾出空间。因此要消除地区间显性和隐形的壁垒,推动人口、资源和经济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形成东西协调、南北均衡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创新驱动应更多发力。“调结构必须依靠创新。”杨兴平认为,当前应打破科研经费有效利用不足、科研成果转化不畅、大量科技产品进不了市场等瓶颈制约,在科技创新上更多投入、更准发力,更好发挥创新拉动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

——需求供给要更好结合。“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对接。”耿洪臣举例说,北方重工的大型盾构机、沈阳鼓风机的十万空分压缩机等产品解决了国产首台套问题,但外部需求不足、市场没有打开,让先进产能成了不受欢迎的“落后”产能,“需要采取一定手段改善市场需求,完善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衔接。”


编辑:薛晓钰

01 02

关键词:套结构 消费 出口 投资 产业优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