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探路十三五 探路十三五
“十三五”期间 中国要在太空干这些大事
■两会观察
在最新发布的“十三五”纲要中,多个项目与航天直接相关,引来航天界代表委员热议。“十三五”期间,中国要在太空干这些大事。
建设“两室一厅”空间站
“十三五”期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实施一系列任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代表介绍,中国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随后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先后与天宫二号对接;2018年前后发射试验性核心舱,2022年前后发射基本模块为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委员介绍,将建成的空间站包括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整体呈T字构型。
除了“两室一厅”结构,核心舱的五个对接口还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去月球背面转转
未来两年,嫦娥五号、四号探测器将先后飞往月球。
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代表透露,嫦娥五号将在年内完成总装测试,预计在2017年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叶培建委员表示,嫦娥五号有望实现中国航天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国防科工局最近发布,探月领导小组已确定“着陆器和巡视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就位和巡视探测,并增加中继卫星在地月L2点进行中继通信”的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将在2018年6月发射中继星、同年年底发射着陆器和巡视器。
该任务最大的难点在于,人类在地球上无法与月球背面直接通信。叶培建说,利用中继星实现地球与月球背面的通信,这是中国人的创举,如同在距离月球8万公里的地方布置一个通讯站,可与地球保持全天候通信。
火星探测一次实现“绕、落、巡”
2011年,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坐上了不靠谱的“顺风车”。它搭载于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内部升空,因该探测器变轨失败而迷失在太空。此后数年间,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一度搁置,以至于让“亚洲首个成功抵达火星的探测器”名号被印度的曼加里安号摘得。
近日,叶培建表示,中国有可能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经过数月飞行后到达火星。
叶培建说,尽管中国不是第一个实现火星探测的亚洲国家,但起点和水平很高。与曼加里安号探测器只是绕火星赤道轨道飞行、只能看到火星“腰带”不同,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将绕火星飞行,并对火星进行全球探测。此后还将着陆火星,让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走起来。
编辑:赵彦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纲要 航天界代表委员 火星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