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探路十三五 探路十三五
“十三五”期间 中国要在太空干这些大事
北斗导航实现高精度全球覆盖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有望在今年年底拉开序幕。”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
从2015年3月到今年2月,北斗工程发射了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了新型导航信号、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至此,北斗迈出了向全球覆盖的坚实步伐。
“今年中国还将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作为已有卫星的备份和保底。”冉承其说,“如果能在2018年以前发射18颗新北斗卫星,将构成全球基本星座。”
按照计划,北斗系统将于2018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建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今年1月5日,高分四号卫星发回首幅图像。图像质量优越,达到预期目标。
“高分四号意义极为重大,不亚于大飞机C919下线。”叶培建说,该卫星悬停在赤道上空36000公里的轨道,凝视区域涵盖中国周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分辨率达到50米以内。
此前,中国先后发射了高分一号、二号卫星,其数据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千余家单位。目前,高分专项已在21个省级行政区域建立数据与应用中心。
记者从国防科工局了解到,中国计划于今年8月发射1米分辨率雷达遥感卫星高分三号。其他高分系列卫星也将在2020年以前发射升空。高分系列卫星覆盖从全色、多光谱到高光谱,从光学到雷达,从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种类型,将构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
新一代运载火箭挑起大梁
今年,备受瞩目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七号均将亮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原党委书记梁小虹委员介绍,长征七号火箭目前已进入全面总装阶段,预计今年6月首飞。未来可用于发射货运飞船;长征五号火箭计划于今年9月首飞,将使中国火箭运载能力与世界主流相当。
胡浩说,长征五号将为中国探月三期工程提供动力。
2015年9月,中国另外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先后首飞成功。长征六号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长征十一号可满足不同任务载荷、不同轨道的多样化发射需求,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工作,对提升快速进入空间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梁小虹还透露,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已完成深化论证,有望15年内首飞。其运载能力将达到中国现役火箭的五倍,可以满足载人登月、火星取样返回等任务需求。
编辑:赵彦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纲要 航天界代表委员 火星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