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精准扶贫书写“中国样本”

2016年03月10日 16:49 | 作者:蔡恩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37d3d539b6003af35d351957302ac65c1038b67e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又一次作出“精准扶贫”的指示。人们记忆犹新,“精准扶贫”是总书记两年多前在考察湘西一个叫十八洞的偏僻村庄时第一次提出来的。而今,十八洞村已脱贫,可还有许多贫困村“嗷嗷待哺”,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战沉甸甸地挂在总书记的心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太行山区的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到大雪封山的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再到井冈山深处的江西茅坪乡神山村,习近平总书记走村串户,揭锅盖,看米缸,撩被褥,访贫问苦,28次国内考察,一半以上都涉及扶贫开发。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党和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精准扶贫思想中,精准化理念是核心要义,分批分类操作是基础策略,全民脱贫目标是战略重点。

两年多来,“精准扶贫”从总书记的号召转化为全党的统一行动,要让7000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前全部脱贫,贫困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都立下军令状,好干部到扶贫攻坚一线经受磨练,有的甚至为扶贫工作殉职。3月8日四川乐山官员勘察扶贫项目遇塌方,一行7人身亡,令人悲痛惋惜,但也更坚定了我们扶贫的决心,摆脱贫困,才能对得起牺牲的干部们。

2011年中国扶贫开发白皮书披露,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减贫规划,使扶贫减贫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精准扶贫 中国样本 脱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