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精准扶贫书写“中国样本”
自1986年起,三十年间,中央扶贫政策几经调整,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区域性扶贫”到瞄准贫困县、“整村推进”,再到“扶贫入户”……“精准”成为当下的最新方向标。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同时,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是“点穴”式扶贫,讲求精准施策,而不是大轰大嗡,喊口号走过场;是清清楚楚一本账,而不是稀里糊涂蒙头过日子;是实实在在的全面脱贫致富,而不是制造盆景,制造虚假繁荣。
精准扶贫正在成为国家意志。国家多部委近期纷纷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各自领域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财政部:中央财政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教育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农业部:特色农业实现长效脱贫;环保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信部:互联网+扶贫,建信息高速公路;交通部:创新发展“特色致富路”;科技部:促进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转化应用。精准扶贫正渗透到每一个工作部门。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中国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按照规定,年人均纯收入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是扶贫老大难。距2020年还有不到4年时间,任务非常艰巨。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比较多,这也成了西方社会唱空中国经济的一根“小辫子”。但中华民族一向以不畏艰难险阻著称于世,我们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我们同样能搬掉7000万贫困人口这座大山,送走“穷神”,朝着共同富裕的中国梦前进。
我们坚信,通过党的领导,通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全社会的动员,在全世界一定能够做出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本”。
编辑:秦云
关键词:精准扶贫 中国样本 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