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慈善组织应公开工作人员工资福利

2016年03月10日 23:55 | 作者:高语阳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声音

慈善组织公信力将得到提高

近八年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周森曾多次呼吁为慈善立法。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周森表示,随着慈善法即将出台,慈善组织公信力等方面的情况将会得到改善提高。而对于慈善法的具体落实,因涉及多个行政部门,还需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周森曾提出过“每个人的工资必须要拿出一笔钱进行慈善公益”的看法而广受关注,在他看来,规定公民在慈善事业中的义务,仍将是未来的趋势。

做慈善时担心善款使用情况

人大代表周森在8年前就提出慈善立法的建议。这期间,他也见证了中国慈善形势天翻地覆的变化。

“慈善从环境到理念都需要改变。”在参与慈善事业的过程中,周森也发现在发展中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随着慈善组织的增加,“各自为政”的情况开始出现,而其中不少民间组织,还面临着身份“合法化”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家动辄几千万捐款的背后,是希望得到项目或政策上的照顾。“这就不是发自内心做慈善的表现了。”

同时,周森以自己参与慈善时的经历举例,他在将钱捐给相关机构后,也会担心善款究竟被用在了哪些地方,是不是被实实在在地用完了。“因为管理不透明,慈善环境越来越受到伤害。”

在周森看来,如今慈善法草案中对慈善组织钱款公示方面的相关要求,恰好能起到提高公信力的作用。

所提建议在草案中有体现

周森向北青报记者介绍,自己不仅多次提出关于慈善立法的建议,并且曾经两次参与全国人大慈善法草案的探讨工作。

“这是一个开门立法的过程,即使普通老百姓也能来提建议。”参与其中后周森也感受到了各界对慈善立法的关注,他举例说,作为一部基本法,慈善法需要在全体大会表决通过,这也是一种重视的体现。

在参与慈善法起草的过程中,除两次参与法工委组织的讨论外,周森也曾多次前往大别山等地的福利院、敬老院调研。让他高兴的是,自己提出过的强化慈善组织内部监督、规范慈善募捐行为以及提高慈善组织税收优惠力度等建议,在草案当中都有了体现。

另外,周森一直关注专业慈善队伍的建立,他坚持需要有专业人才加入,才能做好慈善事业中梳理关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即使是做义工,也是需要有相应护理知识的。”

而在此次的慈善法草案中,在第六章“慈善服务”中,对进行培训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日后完善时要涉及公民义务

此前,周森曾提出过“每个人的工资必须要拿出一笔钱进行慈善公益”的看法,这一言论也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周森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当时人们对他的言论有些误解,他的本意是工资的一部分进入慈善基金。“当达到这个收入水平时,也就进入这个阶段了。本人或者后代有困难时,都可以进行申请。”

虽然本次公布的草案中还没有涉及到公民在慈善事业中涉及的具体义务,但周森认为,这仍然是将来的趋势,可能包括从个人理念到举措上的具体要求。“这是要在后慈善法时代完成的,一定会有相应的完善。”此外,周森还提及有些需要细化的问题。他以网络募捐举例,类似的善款由谁来监管,救助后剩余的钱款该如何处理,这些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编辑:阮浩冉

关键词:慈善 草案 组织 募捐 公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