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人物2016 人物2016

白岩松:新书出版半年内 不低于八五折销售

2016年03月11日 10:39 | 作者:刘玮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政协委员和媒体人身份短暂重合


新京报:作为政协委员,你也曾发过感慨“提案有回复、事情无进展”,应该怎么改进这种情况?


白岩松:也别期待你的提案立刻就产生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个持续的过程。就像我提要求政府发言人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了两次提案,还算幸运,看到层层进步。去年我的一个提案,希望把报刊亭改成综合文化信息厅,最后这个提案发给了邮政总局,邮政总局比我还渴望解决这个问题,但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的部门不是它,这就是提案有时候会遇到的困境。另一方面要有耐心,每年2000多委员提交四五千提案,要慢慢推动和改进。


新京报:几天前的政协记者会上,你突然反串记者向另外四位委员提问,并称自己有点“无间道”的意思。你是如何在政协委员和媒体人的身份间转化?


白岩松:我觉得这是一个角色。作为政协委员除了参政议政,也要有政协的监督。政协委员和媒体人角色只是短暂的重合,政协委员就算一届5年,两届10年,但我做媒体得做40年吧。那天在记者会上,我依然认为自己的角色是媒体人,我谈的依然与舆论监督、环境相关。


新京报:代表委员中的公众人物也特别容易引起关注,你觉得他们应该怎么更好地履职?


白岩松:这是双刃剑。如果没有质量很高的议案提案,大家关注你两年,也就没什么了。大家越是关注你越会问你有什么提案,这也是一种监督,不容易。每年其他的委员代表缺席大家可能不知道,刘翔缺席一次大家都知道。这本身不也是一种约束吗?


有时候提拔人才等于毁掉人才


新京报:你其实也算是委员中的公众人物。


白岩松:我相信我在组里是一个有质量的发言者。昨天我的一个话题引起大家共鸣,中国有相当多的专业人士,由于我们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一旦在专业领域做得很好就只能提拔他,最后毁了他。不是所有的专业人士都适合做领导,但你不能给他不断涨工资,不好意思就只能提拔他。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谈,但我昨天发言之后发现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共鸣,我觉得没准我以后会进行一下调研。


新京报:你提到的这种专业人士也是一种工匠精神?


白岩松:工匠精神一定要有配套的东西,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怎么办?都被克隆了。能不能让适合干工匠的人一辈子都干工匠,而不是干一段时间,没有激励机制非提拔成领导毁掉他。我周围的例子看得太多了,用提拔的方式毁掉了很多人才。


编辑:邢贺扬

01 02 03

关键词:白岩松 新书出版 八五折 销售 作者版税 图书折扣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