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是民生之本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通常看来,获得感就是满足老百姓的基本住房需求,让居者有其屋;满足老百姓的基本医疗要求,让病者有其医;实现教育公平,让少者有其学;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让老者有其养。以上这些都已经写进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
每个人都要呼吸,都要吃喝,能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本次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共有35个,其中两个问题涉及到雾霾。面对记者“很多人发现生活当中可能没有很明显的感受到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的问题,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感同身受:“我跟大家一样,对雾霾监测的数据感到有反差”;面对“京津地区空气质量达标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的提问,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坦诚回应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压力山大”。可见,民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心关注。
群众关心的,正是党和政府要下大气力解决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首次写入五年规划。“十三五”把生态环保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守住美丽中国的发展底线的突出位置,把能否“留得住蓝天,记得住乡愁”当成了衡量是否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尺度。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编辑:秦云
关键词:眼睛 生命 生态环境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