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权利共享是城镇化的关键
当下,城镇化快速推进,缺乏财力支撑,透支了有限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产生了尖锐的征地矛盾,造成耕地快速减少,牺牲了农民利益。有报道说,在我国662个城市、两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存在诸如“国际大都市”、高尔夫球场、“万亩基地”和“百里长廊”等政绩工程。其中183个地级市正在建设“国际大都市”。其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负债。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的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4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元,有的地方制度还债甚至需要400年。政府负债打造政绩工程,容易挤占民生投入,留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给城镇发展、民生福祉造成伤害。从本质上讲,城镇化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而不仅是土地、户籍的城镇化。
虽说农民纷纷上楼、进城,但是从媒体报道来看,一些农民感觉上楼生活不便,还有的农民旧居被拆,买不起新居。就是进城的农民也难在城镇安居乐业。除了先富起来的农民外,多数农民并不具备在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购房的经济能力。亿万农民进城,客观上推高了城市房价,而城市又无力提供数量庞大的公租房资源,导致城市房租不断上涨,进城农民居住条件令人堪忧。尽管中央出台了化解楼市库存的政策,但是房价居高不下,多数进城农民并没有能力当“接盘侠”。
农村虽然比较落后,但土地与宅基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家园,土地能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宅基地能保障农民的住房问题。城镇化快速推进,自然村、自然湾大批消失,乡土文化被破坏,土地快速城镇化,拆村并居赶农民上楼,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地方政府固然可以从中获得大量土地出让金,但是进城农民找不到可以有尊严生活的工作,衣食住行医,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失地农民在城里混不下去了,找不到自己的生活坐标,户籍转到了城镇,承包土地和宅基地交出去了,可能连退路都没有了。
文化水平较高,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找工作相对容易。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就业技能、年龄偏大的农民来说,就业比较困难。如果进城农民就业技能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他们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总之,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地方政府不能急于求成,为了城镇化政绩需要,只求土地、户籍城镇化,忽视人的城镇化。况且,城市急剧膨胀,交通、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公共服务跟不上,生态环境恶化,还会衍生严重的“城市病”。因此,城镇化循序渐进、以人为本,降低城镇特别是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对进城农民与原居民平等赋权,帮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镇,显得十分重要。
编辑:秦云
关键词:城镇化 权利共享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