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文化扶贫需把握“三重”标准
3月13日,列席全国两会的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经过“部长通道”时表示,文化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和内容,“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总的思路是重点抓好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四方面工作。
正所谓“治贫”必先“治愚”。可以说,文化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扶贫工作的新内涵,那就是不仅要在扶经济、扶物质出实招,更要在扶文化、抚精神、扶智力上下功夫。那么,要让文化扶贫工作达到最佳效果,不论在目标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和实践方式的导向上,都需做到精准发力。
文化扶贫重在实惠。文化扶贫的主要对象是基层群众,由于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对方文化的需求也应有所区别。或许,对于基层群众而言,那些高深的理论对他们并不适宜,但通俗、简单、实用的文化常识却必不可少。比如,可以为群众送去必要的农业科技文化,有利于他们掌握更多新型劳动技能,服务于现代化生产。也可以为群众送去生活百科知识,怡情养趣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还可以为群众送去休闲娱乐文化,让他们在感觉疲惫之余,也体验到劳动之外的轻松和快乐。如此,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去什么,送去的精神粮食不在“高大尚”上作文章,只在实际管用上花心思。
编辑:秦云
关键词:文化扶贫 雒树刚 基层群众 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