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科学家何时成为大会堂前的“明星”?
“你认识科技界委员孙聪吗?认识杨伟吗?”陈凯先的两个发问让我后背发凉。“我来告诉你,孙聪是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杨伟是歼20总设计师。”陈凯先说,这两位科学家为我国国防科技贡献殊勋,“特别是杨伟,被认为是天才设计师,他负责研发的歼20让美国感到不安。”
然而就是这些象征着国家脊梁、民族希望的科学家在两会中被“冷落”了。“无论是在大会堂,还是在宾馆会场,很少有记者认识他们。他们应该是媒体追捧的‘宠儿’,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啊!”陈凯先慨叹道,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思想多元化,青少年更加向往的是成为明星、老板、富二代、官二代,而媒体对于这些人物的过多聚焦,也对这种社会风气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自力更生,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 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技强国梦,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而自主创新的前提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并且要后继有人。”陈凯先说,尽管科研人员注重慎独,不喜热闹,但是全社会的尊崇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而且对于培养我国科技事业的接班人大有裨益。
1950年,美国海军副部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可见科学家在美国人心中的位置。“很遗憾,目前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媒体记者对科学家的尊崇还远远不够。”陈凯先认为。
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我们对科学家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决定我国科技创新的高度。”陈凯先希望看到,科学家也能成为大会堂前的“明星”,那将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两会 科学家 明星委员 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