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日暖游春正当时 “游春”盛景中的妙墨之乐
春日在即,万物萌发,踏青探春乃为古来之乐。在中国绘画史上,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肇始,历代画家们也曾以“游春”为主题,创作春日游玩图,在流传千古的名作中,展现了古画里的浓浓春意。
《游春图》卷 隋 展子虔作 绢本 设色
《游春图》:丹青之笔尽显千里山川
《游春图》为隋代展子虔作,绢本青绿山水画,是我国传世最早的山水画珍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卷首有宋徽宗“展子虔游春图”瘦金书六字。因其作法奇古,具有早期山水画的面貌,深为宋以后历代鉴赏家、收藏家所珍视,可谓流传有序的名作。
在《游春图》里,展子虔描绘了一派充满和煦阳光和勃勃生机的画面,实为一首春的颂歌———展开画卷,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早春二月,阳光明媚,湖光山色分外生辉,小桥流水,瀑布飞泉,烟波浩渺,灵动自然。山水之间穿插人马踏青游春活动:山中,游人骑马、仕女乘船、饮酒作乐,其笑声人语,犹如能从画面之中传来;近山远水之景存于咫尺之间,展现出一片人物与自然相融合的盎然生机。画中洋溢着优雅而闲适的情调,再配以青绿色彩,给人的感受虽无“仿佛西湖春”之具体,却有“瑶池春游”的遐想。
“触物为情,备皆妙绝”“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动笔形似,画外有情”……历代评论家之所以都对《游春图》青睐有加,在于它异于前人的创作手法和审美取向,展现出了方寸之地尽显千里之姿的特点。
《游春图》以“游春、探春”为主题,画幅有限却场面开阔宏大,既是“言外之意”和“意象之外”的具体体现,更得力于作者提高视野,采用了居高临下、俯视诸景的鸟瞰式构思,大胆地将景物进行了错位分割。划江而为,既为画面增添了清虚空灵的氛围,又在整体上获得了“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势”的效果。
在《游春图》之前,中国早期山水画通常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绘画中的人物比山还要大,对于水的绘画则停留在画布上。但《游春图》则打破了这种限制,画面以山川、水系为主体,将人物、古刹、船舶、楼阁等融于山水,这些景观相互配合,运用其形象的客观物象来表现画面事物之间的大小、远近、高低等关系,全图展示出一种空间之美,人物、山水、疏密安排十分得宜。
同时,展子虔的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画幅以青绿色为主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细工精琢的用色方法———右上部分运用青绿着色,展现了初春时节山林间盎然的生机;而右下部分表现山间小路时,展子虔却用泥金来表现,画出了山林中春寒未退时的景色。两类用色使画面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同时,在绘画树木之时,展子虔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在对树叶设色时,不仅仅运用色填或色染,而且还运用点彩的形式来展现含苞初放的春日娇态。因而,纵观整个《游春图》,其画面展现的是新绿成荫、繁花盛开、水天一色、深浅莫辨的艺术特色。
作为历代鉴赏家所珍视的名画,《游春图》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贾似道所有。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得到它,冯子振、赵严、张軙等文人赋诗于卷后。
明朝初年,《游春图》收归明内府,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入清后,经梁清标、安岐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1924年,溥仪出宫被携至长春伪满皇宫收藏,后日本投降、溥仪出逃,伪满皇宫被洗劫一空,该画流落民间,被包括玉池山房在内的几家股东字号联合收购回京。
1946年,收藏家张伯驹购得此画,并于新中国成立后捐赠给国家。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游春 春日游玩图 展子虔 《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