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周艺凯:“滑稽”是滑稽戏的头等大事

2016年03月25日 15:30 | 作者:周艺凯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无锡滑稽戏《雁过留声》剧照

无锡滑稽戏《雁过留声》剧照

创作实践中,我经常为自己很难提高作品的质量而感到苦恼,往往自己看到存在的问题而无法解决,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究其原因,是与自己文化水平低和缺乏创作理论有关。我渴望在这些方面得到帮助。正在我为此而感到苦恼之时,我有幸结识了两位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高材生——缪依杭(原上海滑稽剧团团长、编剧)、程志达(原上海评弹团资深编剧)。他们两位都是既有高深的创作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剧作家,各有特长。缪依杭创作态度严谨,文学性强,注重提高滑稽戏的品位,讲究喜剧结构,力求剧本的完整性;程志达思维敏捷,注重情节结构,讲究故事性,力求把评弹“噱”的艺术手段运用到戏中。与他们合作创作的过程中,我真诚地向他们虚心学习,学到了许多我所缺少的东西,弥补了许多我的不足之处,对我很有帮助,提高了我的创作水平与质量。我从心底里感激他们,尊重他们。自1981年至1985年五年之内,我们连续合作创作了六部大型滑稽戏,形成了一个创作集体,引起同行和相关领导的关注。有人说,我们三个不在同一单位的编剧,能连续合作五年,创作六部大型滑稽戏真是难能可贵。是的,的确很不容易。这要归功于他们二位的谦让和人品。在多年的合作中,我们三人从来没有因争名夺利或其他原因而发生过不愉快之事。始终是在和谐、团结的气氛中进行创作的。我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是一种享受。我不仅学到了他们的创作技艺,更学到了他们高尚的人品。谁料,两位先生先后不幸英年早逝,我悲痛地失去了两位良师益友。

我创作滑稽戏,首先要求滑稽戏一定要滑稽。有位专家曾经说过:“滑稽戏不滑稽,那倒是‘滑稽’。”我赞同。我在创作滑稽作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滑稽,观众是否会笑,这是“头等大事”。

滑稽戏被称为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一剧种的三大艺术手段,也就是滑稽戏的三大艺术特色,即:招笑技巧、各地方言和南腔北调。滑稽戏要充分运用它独特的艺术手段,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大量的观众。而首要的是招笑技巧,是滑稽。滑稽戏(包括小戏和独脚戏与小品等等)不能没有“套子”,“套子”是前辈们创造的招笑技巧,“套子”用得越多越“滑稽”(当然不能滥用或生搬硬套)。没有“套子”的滑稽戏(包括其他滑稽作品)往往是不够“滑稽”或者是不“滑稽”的。“套子”就是招笑技巧,不运用招笑技巧怎么会“滑稽”?当然,仅是“滑稽”,让观众发笑,不一定是好的、高质量的滑稽戏。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剧场效果,还要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内容,要讲究社会效益,要提高滑稽戏的品位。

滑稽“套子”是个宝,滑稽作品少不了。只要我们掌握更多更好的“套子”,何愁滑稽“不滑稽”。通过创作实践,我的体会是:“套子”要“多”、“用”、“巧”。“多”,就是掌握的“套子”要多,“多”了,就可以随时信手拈来,且有选择余地;“用”,就是要会用,用得恰到好处,不能生搬硬套;“巧”,就是要用得巧妙,为新的内容服务,又看不出“老套子”的痕迹,有时还被误认为是“新套子”。

前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套子”,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认真地深挖传统,要下功夫学习、研究,“古为今用”,先继承后发展。代代传承、发展,才能不愧对前辈和后代。我们要创作更多好的滑稽作品,满足观众的需求,不辜负观众的期望,不让观众失望。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周艺凯 滑稽戏 滑稽 艺术风格 滑稽作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