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十七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十七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6年03月28日 15:0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原所长黄力:发挥科技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科学家需要探索未知、创造新知识,同时还应该向社会传递自己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以及获得新发现时的兴奋,构筑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关于如何发挥科技人员在科普中的作用,有三点建议:

一、 强化科技人员的科普责任意识和自觉性。通过宣传教育、上岗培训、榜样示范,增强科技人员参加科普活动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意识,真正使科普成为科技人员乐而为之的自觉行为。资助科研项目时,应鼓励科技人员开展与项目相关的科普活动。对于有科普内容的研究项目,可提供少量科普延伸经费。另外,将科普纳入科技评价体系,在制度上体现对科普工作的重视。

二、 发挥科技人员在中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科研机构和大学在条件许可时应向中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利用课余和假期,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开展科学实践,体验科学研究,培育科学精神。在王绶琯、钱学森等前辈科学家倡议下成立的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成立17年来,帮助1500多名中学生在北京市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如今,不少早期学生已经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

三、 鼓励退休科技人员参加科普。很多退休科技人员对科普工作有热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多,是科普工作可以利用的重要力量。建议采用俱乐部、活动中心等形式,组织退休科技人员开展科普活动,国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部长兼总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静晨:繁荣科普创作 激发大众兴趣

近年来,科普创作表达形式日益丰富,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作品涌现,形式更加受到老百姓欢迎。科普创作中普遍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一是我国专业科普作家奇缺,无法请到专业作家参与创作;二是临床医生因工作繁重,没时间写医学科普作品。科普作品不算学术成果、写出来没人出版,因而不愿写;三是文学基础不足,不会写等。因此,建议:

一、 创作人员方面,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创作比培养专业写手更重要。设立国家科普创作基金,将科普纳入主流评价体系,鼓励引导一线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普创作,重点支持优秀原创作品以及重大科技成果普及。

二、 创作模式方面,加强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比深挖文字作品更重要。推动科技人员和文艺工作者跨界合作,运用动漫、3D、视频等形象化表达方式,把深奥问题讲清楚、说有趣。

三、 作品内容方面,激发大众追求科学的兴趣比讲授知识更重要。新时期科普创作重心应转移到科学思想启蒙上,不仅把已有知识、现成方法讲清楚,更应去提问现象背后的原因和难点,激发大众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秘感。

四、 作品形式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大块时间做科普更重要。新闻、电视剧、广播中软植入的科普作品,往往更加生动自然,应营造柔性的科普氛围,引导大众融入科学、善用科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出版业在科普工作中大有作为

出版社和期刊社作为社会科普工作的重要平台,应该为提高全国青少年科普水平发挥作用。

2015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中,少儿科普类图书市场同比增长超过50%。由此可见,少儿科普类图书的阅读需求较为旺盛,出版业在科普工作中还有作为的空间。但是,跟风出版、重复出版现象严重,创新能力不足。为此,建议:

一、 建立科普出版的准入机制。科普出版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应该仿照地图、辞书等出版物资质审批的先例,实施科普出版准入机制,并加大质检力度。

二、 加大对科普创作、出版的资金支持。建议单独设立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等现有资金中,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持优秀原创科普著作及出版力度。

三、 建立出版单位与科普作家的交流平台。目前优秀科普作家、科普出版单位存在信息不对称、原创乏力的现象,建议由相关部门组织科普创新论坛、优秀科普图书展等活动,搭建出版与科学家、科普作家的沟通平台,恢复和发扬科学大家写科普的传统。

四、 加强科普阅读工作。建议从顶层设计科普阅读工作,出版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学校、社区等单位通力合作,形成全社会推广科普阅读的良好氛围。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科普 科学 教育 普教 工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