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十七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四十七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大力加强科普教育”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6年03月28日 15:0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孙运锋: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科学治理能力

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科学治理能力、科学决策水平,必要且紧迫。因此,建议:

一、 建立工作导向,把《纲要》任务纳入各级党政目标考核体系,以上级重视促下级落实。

二、 通过抓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动社会公众这个普遍多数。在领导干部培训教育、考核评价、选拔使用过程中,注重考核其科学素养和治理能力,通过发挥用人导向的杠杆作用,撬动领导干部学科学、用科学的主动性、自觉性和针对性,形成崇尚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浓厚氛围。

三、 建立“科学治理案例库”和示范区,将开放发展的浦东样板、精准扶贫的宁德样板、科技创新的中关村样板等近年来涌现的科学治理典范,归纳提升,总结推广,让各级领导干部看得见、摸得着,想得深、悟得透,学得活、用得好,彰显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作用。同时还要强化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通过示范带动力和问责驱动力,激发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内动力。

四、 加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是基础,其核心是实现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其关键在于通过监督“微权力”,防止“微腐败”,实现“微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放:将科普教育融入学校教学过程

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其中,学校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当前,学校科普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科普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工作的支撑作用不强,素质教育中对科学教育重视不够;二是许多学校没有明确设立科普教师岗位,科普教师工作成绩与职称评定等待遇不挂钩,科普教师培训得不到重视,贫困地区科普教师严重匮乏或缺少;三是科普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且投入水平较低,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学校科普教育经费长期严重“欠账”。

为此建议:

一、 科普教育要抓早抓小,全面恢复小学1、2年级的科学课,制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标准,将科普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二、设立专职科普教师岗位,实施科普教师培养专项计划并纳入“国培计划”,提高科普教师待遇。三、将科普工作纳入各地“十三五”规划,确保财政经费投入,探索政府购买公共科普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大力支持科普教育,着力加强贫困地区科普教育条件建设,实施农村贫困地区科普教育帮扶计划。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新媒体平台,力推远程科普教育。五、建立科普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大学与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资源向学校开放。整合科普教育公共资源,力争一县一个科技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元青:科普任务带动和促进科普队伍建设

大众媒体在科学普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在科学家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国长期以来重科研轻科普,科普从业人员没有良好晋升渠道,大众媒体科普从业人员中,专业人员少,无法将科学成果准确地转化为公众可以接受的科普作品。同时部分大众媒体从业人员科学素养不高,无法对涉及的科学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判断,为博人眼球、获取点击率,将科学问题娱乐化,形成很多不符合科学原理的说法。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热爱科普工作、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科普工作队伍。通过制定面向不同层次受众的科普工作计划,以科普任务带动和促进科普队伍建设,形成体系化的科普教育格局。现就媒体科普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建议:

一、 在充分调动大众媒体科普从业人员积极性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甚至是科研人员投身科普事业,成为职业科普工作者。

二、 对从事科普工作的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基础提出必要的要求,对现有人员提供再学习机会,使之达到相关要求。对新进人员,则必须满足相关条件,着力提高科普从业人员科学素养。

三、 建立适合的科普工作评价体系,将大众媒体从事科普工作的专业人员与其他从业人员区别对待,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协副主席、宇航学院教授徐世杰:科普信息化建设重在加大供给侧改革

在移动互联时代,在科普连接方面,云、网、端等基础设施国家投入很大、发展很快,已经基本满足科普信息化的需要,但地域发展不平衡、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制约着科普信息化的发展。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科普信息化硬件方面,东西部地区和城乡设施差异大。二是科普信息内容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的多样化需求。三是企业、社会对科普信息化缺位。四是科普信息缺乏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五是互联网时代科普信息内容缺乏权威性,偏见和科学混杂其中,亟须各领域科学家参与甄别。对此,建议:

一、 各级政府加大科普投入,尽快建成国家科普信息化平台,配合光纤村村通,在硬件设施上,实现公共终端城市到社区、农村到行政村。移动终端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打通科普信息化“最后一公里”。

二、 把科普中国服务云建成我国科普信息共享服务的国家平台,大力推进各地各部门各企业科普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三、 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科普信息化方面的责任,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重大科技专项中,应有科普经费预算,规定科普产品作为成果参与验收。

四、 鼓励专家学者为科普信息化做贡献,创造多样科普产品,主动面向社会发布权威科普信息,主动甄别科学与非科学信息,防止错误信息误导读者。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科普 科学 教育 普教 工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