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毒水壶”是“乌龙”还是确有其事?
不必“谈锰色变”
对于“毒水壶”是否真有毒,一些科普机构和专家给出了看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专家王国栋表示,用高锰钢电水壶烧水时,无含锰的氧化物发出,并且通过煮水析出的锰含量非常微小,还不如食品和自来水等物品中的含量高,因此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情况。
科普网站果壳网发文认为,江苏质检院的报告是参照SN/T2829-2011标准进行检测。但这个标准里,食品模拟物采用的是4%乙酸食品模拟液而不是日常用的水。此外,这个标准涵盖的重金属检测范围里不包括锰。建议权威部门用正确的方式再测一次。
有专家提出,选择不同的食品模拟物对试验结果的精确度有影响。用4%乙酸测定热水壶原材料中锰的含量,所得结果会比用水进行试验的结果偏高。
此外,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一些专家和厂商也提出,对于合格的水壶不必“谈锰色变”。
3月2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微信公号中发文表示,成年人每天锰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11毫克。以(江苏质检报告)锰析出量最高1.168mg/L的那批次电热水壶为例,要喝大概9.4升这种电热水壶烧的水,才有可能超出可耐受量。
江苏一位食品工程专家介绍称,类似的“谈锰色变”早在2012年也曾发生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当时就已做了科普:锰摄入的途径主要是呼吸,胃肠对锰的吸收率仅为1%-5%,因此饮食不会造成锰过量、锰中毒。
事关公共安全的预警如何做到科学权威?
针对用酸性溶液做检测是否科学这一问题,江苏省质检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用酸性溶液加热、浸泡不锈钢所获“锰析出量”确实与烧水壶的实际工作环境有很大区别,但这确实合乎日常的重金属检测方法。该试验进行的是一种“加严试验”,用更为严苛的方法对潜在风险进行检测。
就“加严试验”的过程是否科学问题,记者致电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办公室,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此事的相关信息现由江苏省质监局统一对外发布。记者又就此采访了江苏省质监局,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告是该局“根据实施情况定期发布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结果”,该局只是“对发现问题的企业按照管辖权限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向社会发布消费提醒。”
专家认为,如果相关检验报告能够公布详细检验过程,让相关部门来作公开研讨,将更有利于消除质疑和困惑。
与此同时,一些冶金专家介绍,从食品安全的角度,选择合格热水壶是必要条件。买水壶首先要选择质量合格,符合国家标准的商品,如果容器内外壁标有“GB9684”字样,则代表符合国家标准,可以放心使用。(完)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毒水壶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庆祝万圣节 装扮成猫王、黑武士和疯
联大召开关于终止美国对古巴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必要
山东沂源:深秋柿子加工忙
文在寅呼吁珍惜半岛有利契机
京张高铁开始全面铺轨
纽约举行万圣节大游行
南苏丹举行活动庆祝和平协议签署 最大反对派领导人马
阿里巴巴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非洲落地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