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七月》杂志重庆复刊的日子

2016年04月21日 09:58 | 作者:胡平原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三次文艺座谈会

《七月》杂志还刊登了三次文艺问题座谈会的纪录。

《七月》杂志第7期刊载了第一次文艺问题座谈会纪录,讨论的主题是《抗战以来的文艺活动动态和展望》,有艾青、东平、聂绀弩、田间、胡风、冯乃超、萧红等作家参加。

会议具体讨论了四项内容:抗战之后的文艺动态印象记、关于新形式的产生问题、作家与生活问题、今后文艺工作方向的估计。

在这次座谈会上,作者们都发言踊跃,纷纷表示要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艾青激动地说:“我要用诗歌吹响抗战的号角,激励人民抗战到底!”胡风说:“我们要办好这本杂志,为抗战贡献力量!”萧红说:“抗战是中国每一个人的头等大事,我要写好抗战文艺作品,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二次座谈会的纪录在《七月》杂志第三集的第1期(总第13期)刊载,会议讨论了包括宣传、文学、文艺形式该怎样利用,怎样写好抗战纪实文学,怎样以文艺作品形式办好刊物和如何扩大刊物发行量等问题。胡风、聂绀弩、欧阳凡海、鹿地恒、艾青、奚如、池田幸子等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大家紧紧围绕怎样做好抗日宣传工作热烈讨论。

胡风、端木蕻良、冯乃超、适夷、奚如、辛人、萧红、宋之的、艾青等人参加了第三次文艺问题座谈会。由于要探讨关于《七月》杂志的问题,胡风说:“希望大家多说些‘坏话’,因为,好的地方被说坏了,事实上不会变坏,但如果坏的地方被指了出来,那是有希望变好的。”适夷说:“《七月》能在最艰苦的处境里凛然屹立,这正是《七月》最大的功绩。”端木蕻良说:“我要深入抗战前线,报道抗战成果,宣传抗战英雄。”

这次会议上,作家们讨论了现时文艺活动与《七月》、怎样办好抗战文艺刊物、如何写好抗战文艺作品、怎样把抗战文艺宣传活动紧密结合《七月》刊物,让抗战文艺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等问题,表示要为抗战写出好的文艺作品。

延续文艺命脉

《七月》杂志的作者很多。譬如艾青、丁玲、萧军、周文、刘白羽、萧红、吴组湘、端木蕻良、聂绀弩、欧阳山、宋之的、草明等著名作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寄来诗歌、通讯、杂文、短剧,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反映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热烈情绪和英勇斗争事迹。还有李华、赖少其、李可染、魏孟克、力群的文学艺术木刻和墨画。

胡风既是《七月》杂志的主编,又是主要的撰稿人,他在《七月》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诗文。

在第四集第1期的《编完小记》中,胡风讲到《七月》杂志停刊了11个月之后为什么还要复刊。他说:“好心的友人给了一个忠告:《七月》在挣扎的时候,文艺活动还很消沉。现在不同了,阵势堂堂的刊物继续出现,没有再为一个小刊物费尽力气的必要,这好心曾经使我们在困难中动摇。然而,每当一看到敌人的文艺杂志或综合杂志的文艺栏被鼓励侵略战争的‘作品’所泛滥了的现象的时候,总不免有一种不平之感。”

欧阳凡海在《抗战后的中国文艺运动及其现状》(第三集第4期)一文中说:“抗战爆发后,由于军事上失利,一部分作家,尤其是文艺青年,没有工作所做,哀叹‘报国无门’,就抛弃了文艺工作。而‘坚决地、意识地从事这条命脉之延续的是《七月》’,它的存在,表明了一些作家在最危急、最混乱的时候,他们始终是确实认明了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没有动摇文艺的立足点,并且不因社会对文艺的一时的无视而降低……战斗的现实主义。”

再遭停刊的《七月》杂志

《七月》杂志的抗日宣传备受山城人民喜爱,也为国民党所忌恨。1941年5月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致函国民党中宣部文:“《七月》企图通过文艺形式达到其谬意宣传之目的,本会审查该刊时向极严格,总期设法予以打击,使其自动停刊。”1941年10月,《七月》杂志被迫停刊。

《七月》杂志虽然在重庆又停刊了,但《七月》的作者和他们的抗战作品,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在中国抗战文学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

(作者系重庆市文史馆特约研究员、重庆巴南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参考资料:《重庆文史资料》第一辑。)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七月》杂志 重庆复刊 胡风 文艺刊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