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顾农:略谈诗圣杜甫

2016年04月25日 14:24 | 作者:顾农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诗行为天下苍生而作

杜甫思想中最有光辉的精华是他始终关心下层社会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一有机会就为他们诉苦鸣不平——这正是儒家一向强调的“民为贵”。

天宝十三载(754)年底,他写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此诗作年有不同的估计,详见顾农《杜诗系年新说二题》)。其中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然后具体抒写了“自京赴奉先县”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有云: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一方面是君臣欢会的奢华、浪费和腐败,另一方面则是黎民百姓痛苦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二句,把当时以至整个古代社会严重的贫富对立写得惊心动魄,诗人的感情显然完全在于“冻死骨”这一边,他本人也正在行旅中挨冻,后来总算挨到家,才知道一个儿子竟已饿死了———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诗人由自家的不幸想到世界上还有更困难得多的人们,自己到底还享受着不少特权;那些真正的贫民,那些“失业徒”、“远戍卒”更加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上流社会的高官、外戚却在温泉行宫里歌舞升平,这天下如何了得!杜甫凭自己有限的见闻预感到局势将有巨变,大唐帝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从这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起,杜甫的形象就定格为一个因为忧国忧民而深感痛苦的大写的诗人。弱势群体的艰难处境和诗人自己的巨大不幸,推动杜甫渐变为一位空前伟大的民本(“民为邦本”)人道主义者。在理智上关心民瘼,那样的诗人相当多;杜甫更能在感情上接近普通老百姓,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杜甫这方面的好诗太多,他晚年在四川写下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篇尤为脍炙人口,传诵甚广。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顾农 诗圣 杜甫 圣人 古代文学 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