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航天,需要远方,也需要“地气”

科技界政协委员热议习近平对首个"中国航天日"重要指示精神

2016年04月27日 08:45 | 作者:周丽燕 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在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体现了对航天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航天人的厚望重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航天日的设立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科技界引起热烈反响。


航天事业


“我是一个航天人,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多名政协委员多次提过设立航天日的提案,今天终于有了中国的航天日,使航天人及所有科技工作者能够拥有自己的纪念日,我倍感骄傲和鼓舞。”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在谈到设立中国航天日时高兴地说。他说,6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

在叶培建看来,总书记对中国航天日的批示,把航天梦看成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那么多的行业,专门有个节日的并不多,这说明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航天人的支持与关爱。叶培建认为,对中国航天日要加强宣传,让全国更多老百姓对航天事业、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有更多了解。设立中国航天日,可有效地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激发全国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家的热情,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公众眼中,航天是一个很神秘的行业,可谓‘高大上’,其先进技术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认为,中国航天日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可以让更多公众了解很多科普性的知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一个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跨越转变的时期,从国家在探月、探火星、空间站建设到暗物质、空间生命科学研究都面临许多待解的科学难题。通过航天日让公众了解这些进展,对推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对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更好地了解宇宙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意义重大。王光谦呼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把数学、物理、材料、工程等各方面的人才整合起来,推进各方的力量,为航天事业添砖加瓦。

“设立中国航天日,不仅仅是航天人的节日,也不仅仅局限于赞颂航天领域取得的成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委会主任齐让说,“这也可以称为是全体科技人员的节日。”

在齐让看来,一部中国航天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的历史。在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的重要时刻,面对史无前例的巨大科技需求,广大科技人员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通过中国航天日,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可以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对科技人员也是一种激励,能让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形成一种认同,使科技人员在弘扬科学精神、遵守学术规范、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等方面更加自律,给全社会做出榜样。

“当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升上太空时,我还在青海大山里当工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回忆起40余年前发生的事情,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听到从宇宙深处传来的东方红乐曲时,我们无不欢欣雀跃,为我国独立自主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不过,真正理解我国面向太空、发展航天事业,却是在参加科研工作以后。”这位从大山走出,成长为纳米科学领军人物的专家清楚地记得,20年前,他们曾参观欧洲宇航局,看到西方发达国家联手实施太空计划、全面发展宇宙探索时的情景。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科技界政协委员 习近平为“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