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航天,需要远方,也需要“地气”

科技界政协委员热议习近平对首个"中国航天日"重要指示精神

2016年04月27日 08:45 | 作者:周丽燕 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曾经,他们并没有将中国作为竞争对手;然而,短短几十年,我国已成为国际上少有的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之一,中国正在成为太空俱乐部的主要成员。”提起中国航天取得的成绩,朱星深感振奋。“需要指出的是,航天事业取得的成绩影响颇为深远,这也是国家设立航天日的原因之一。”

朱星指出,我们的太空计划未来将在遥感遥测、资源普查、新材料研制上继续发挥巨大作用。“围绕太空开发,将带动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基础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带动我们的精密仪器和制造业发展,更加重要的是我们的国家安全将进一步得到保障。”朱星说,“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计划。我们的后代将会享受到远远超过我们聆听东方红乐曲时的兴奋心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徐晓兰说,我国设立中国航天日,让科技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倍感骄傲,体现了国家对创新精神的致敬和对自主创新的自信。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战略机遇期内,我们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要放开思路、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我们要有创新自信,在历史机遇期内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我国行星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说,设立中国航天日应该是航天从“高大上”走向“接地气”的重要契机,目的是让所有普通人特别是对太空怀有兴趣的爱好者们有机会接触航天,体会到航天科技的魅力,体会到探索未知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航天将与日常生活、百姓民生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这是促进中国向创新国家转型的民意基础。

郑永春认为,好奇是人的天性,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太空和宇宙探索的进展对很多人有天然的吸引力,是传播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当前,人类太空探索领域异彩纷呈,火箭回收了、地球变“多”了、火星变“火”了、冥王星卖“萌”了、“悟空”上天寻找暗物质了等等,这些太空探索的进展不仅代表着人类技术能力的最高成就,而且是人类社会探索求知、永恒向上的重要象征。“愿中国航天日的设立,让大众感知到科学传播的巨大价值。”郑永春说。(周丽燕 王硕)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科技界政协委员 习近平为“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