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王小兰:中关村“双创”再出发
中关村中的“新四军”
老中关村人具有四位一体角色:企业家、投资人、创业者导师和社会工作者。
我们集这些角色于一身,说明我们仍然在创业,继续在发扬中关村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仍然是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批人。这也是中关村创业群体的共同特点。
目前,中关村创业者中出现了可喜的“新四军”现象。
第一军是90后创业大军(称为“21岁现象”)。“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使创业门槛大大降低,一大批如北邮、北工大、北理工等高校的大学生,开始下海创业,从商业模式创新入手,建立了一个个新的互联网公司。
第二军是辞职创业的大公司高管。在中关村,许多大公司周围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创业系(联想系、百度系、网易系、搜狐系、金山系、微软系等),每一个“系”都聚集了上百个企业。母体(大公司)是形成创业系的基础,他们与母体之间有不同的业务,但都有共同的人脉、共同的文化,这个创业群体的成功率很高。
第三军是连续创业者。基本上是三大类:一是曾经创业成功的企业创始人,在参与创办的企业获得阶段性胜利(如上市)后,他们希望能够再一次实现自己的创新创意和人生价值。二是曾经创业很多次都失败的,他们希望通过不断创业,谋求一次成功的机会。三是所创立的企业被收购,又不愿转为职业经理人,于是又开始折腾创业。
第四军是“下海”公务员。公务员下海相对而言人数不多,但也可称为一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实现梦想。
中关村现在出现的创业“新四军”,自身基础素质比上世纪80年代的创业者好得多,加上现在的创业服务环境、资本环境、技术环境等与当年有很大不同。我相信,他们会取得更大成功。
中关村保持创新活力的原因
从30年前到今天,中关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看,中关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构建起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或者每一个要素,如企业、投资人、孵化器、政府、大学和社会各界等,都在自觉发挥作用。
一是创新驱动成为中关村创业基础。30年来,中关村的企业不是依靠垄断资源谋生,而是依托创新驱动发展,成长出很多优秀的技术企业,如联想、百度、小米、用友等。
二是中关村创业环境高度市场化。中关村拥有要素完备、活跃的创业生态系统,每个要素都能够发挥作用,即企业、院校、孵化器、社会组织、投资人、政府等,都能够成为各自领域的主角,都依托市场规则办事,发挥自变量作用。
三是形成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区域。中关村管委会是市政府派出机构,能够全心全意为各类要素主体提供成长空间。中关村有100余家企业成员协会,覆盖中关村示范区2万余家企业,通过社会组织提供人才、技术、市场等服务。
如果说,30年算是一个断代,由柳传志等一批中关村企业家开创的中关村事业已经取得巨大辉煌。那么,中关村创业新四军未来的30年,将主导中关村发展的另一个辉煌,中关村的未来将依靠他们书写。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时代集团总裁)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王小兰 中关村 双创 中关村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