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陈独秀的高足”袁振英
袁振英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的上海“中国共产党”、“广州共产党”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成员,在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中作出过重要贡献。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位于新渔阳里六号的外国语学社。
袁振英
我们于“五四”青年节之际,向大家介绍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袁振英。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中,在记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有两处提到过袁振英的名字。
“陈独秀的高足”
1920年7月到1921年8月,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广东,袁振英都与陈独秀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他们既有师生之渊源,又是社会主义的同志,也是工作上的伙伴,甚至共居一室,朝夕相处。那时袁振英被陈独秀倚为左右手,在广州时,社会上的一些人也视袁振英为“陈独秀的高足”。
出生于1894年的袁振英,1915年毕业于香港黄仁书院,同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初任香港《晨报》兼广州《新民国报》编辑。其间为声援广东学生反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斗争,参加了“广东游东记者团”。
1920年7月,袁振英来到上海,陈独秀见到他,要求他“帮忙一切”,于是他留在上海协助陈独秀,并为《劳动界》《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撰稿,担任《新青年》《共产党》月刊的编辑。此外,他还曾远赴武汉争取恽代英加入党的早期组织。
1920年8月,袁振英参加早期上海共产党组织。9月1日应陈独秀邀请参与编辑《新青年》,担任“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
共产主义的见证地
上海的霞飞路渔阳里(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为两层楼砖木结构石库门建筑,于1915年(民国4年)8月下旬申请建造,约次年至1919年前建成。
1920年春,杨明斋陪同共产国际代表到上海,同陈独秀商讨建立中国共产党时,租赁渔阳里6号为活动地点,并开设“中俄通讯社”,后改称“华俄通讯社”,自任社长。
1920年8月22日,经上海早期党的组织领导人陈独秀倡导,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李汉俊、俞秀松、袁振英、叶天底、金家凤共8人(另说是陈独秀、杨明斋、俞秀松、施存统、叶天底、袁振英、金家凤等8人)在这里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21岁的俞秀松担任书记。同年9月,在这栋建筑里创办了外国语学社作为掩护。
次年初,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同样在这里设立团中央机关。4月29日,遭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没收了纪念劳动节筹备委员会的宣传品。后因俞秀松赴俄参加少年共产国际二大,社会主义青年团于5月间暂停活动。华俄通讯社至1925年(民国14年)8月1日后才关闭。
1921年,渔阳里改名铭德里。1957年,旧址按原貌修复,弄名恢复旧称。1959年5月26日,渔阳里6号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渔阳里6号进行进一步的修缮。楼上东西两亭子间分别为俞秀松、杨明斋卧室。杨明斋的卧室又为华俄通讯社办公室,客堂楼为团中央办公室。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陈独秀的高足 袁振英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