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黄藤:“高雅文化要进校园,更要出校园”
5月12日,由西安外事学院演绎的学院版话剧《白鹿原》将在北京保利剧院登台。4月29日,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面对首都媒体,解说学院版话剧《白鹿原》的排演初衷和背景。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吴京安参与排演,饰演白嘉轩
西安外事学院学生排演的现场。 (本组图片由西安外事学院提供)
黄藤
4月29日,《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因病逝世。5月12日,由西安外事学院演绎的学院版话剧《白鹿原》将在北京保利剧院登台。日前,该剧出品人、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忠实先生表示要写出一部能垫棺材的作品,我们也要排出一部能为自己的青春做标注的作品,以此为陈先生送行。”据悉,此次排演,整个剧团共160人,140人是学生,这一数量占到了整个影视艺术学院学生总数的一半,其中大一学生占1/3,最小的学生18岁。同时,校园版《白鹿原》也是高校与社会艺术专业机构的一次融合,很多知名话剧专业演员参与其中,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排练。
一次吃饭背后的思考:大学应是高雅文化的担当者
“民办高校为啥有兴趣排演话剧,而且还要全国巡演?”从西安外事学院准备将学院版《白鹿原》搬上舞台那刻起,每每跟人提及这件事,董事长黄藤总要被问及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前,黄藤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和一位表演艺术家同时到学校找他,本来想大家一起吃个饭,可教授的一句话打破了他的计划,“我跟文化界的人没什么好聊的。”黄藤当时很惊讶,大学和文化艺术不可以融合吗?不更需要融合吗?如何才能突破学者和艺术工作者间的鸿沟?
近几年来教育部、文化部时常组织一些社会上的专业人员去高校普及高雅艺术知识,如交响乐、戏剧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高雅艺术进校园”。黄藤追问,“大学本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理应引领先进文化,为啥只有高雅艺术进校园,而不是它向社会输出高雅文化呢?”在黄藤看来,近年来大家一直探讨大学改革、艺术教育改革,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值得关注:大学应与社会积极互动,大学对社会,不应该仅仅是适应、学习,更应该是积极的影响和引领。所以,在黄藤看来,“高雅艺术出校园”更应该是大学应有的追求和社会担当。“我们不能够把振兴中国文化、创造中国文化,探索高雅文化的责任只寄托于社会,大学本应是重要的担当者。”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本刊记者的追问,黄藤如是说。
由于话剧的形式能够传播的观众范围有限,黄藤告诉记者,话剧巡演后,他们还会以电影的形式让这一文化在更大范围传播,并在白鹿原上打造一个“白鹿原”村,把小说、电影、话剧的内容落地成真正的现实,让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持久地保留在西安土地上。“大学应该在整个国家的文化传承、社会引领等方面发挥自己的责任,这是我们的一次尝试。”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黄藤 西安外事学院 高雅文化 进校园 《白鹿原》